抗日老兵谢祝长:川军“小炮手”游击日本兵
核心提示:
□通讯员 钟茂富 朱春华
16岁顶替被“捉壮丁”的哥哥,辗转来到浙江西部加入“川军”部队,在义乌、诸暨一带的丛林里与日军周旋,刚学会打小钢炮的谢祝长成了一名“小炮手”,一旦抓住机会就要放几炮轰炸日军,有时还要打小的歼灭战。8月30日,现年88岁的抗日老兵谢祝长,向笔者讲述着70年前那段自己不为人知的历史,表情十分淡定。
谢祝长是武平县十方镇熊新村人。1944年冬,谢祝长的二哥在赴圩时被“捉了壮丁”。其时,辍学在家的谢祝长应母亲之命,前往十方圩打探哥哥消息。他在圩上走了一趟,再到武平县城住了一晚,但没有打听到哥哥的信息。第二天,谢祝长在赶回十方镇的路上,看见哥哥等人被绑着双手正准备押往县城,他考虑二哥已经娶妻生子,是家里的顶梁柱,便和押兵的军哥协商,由他顶替二哥去“当兵”。
来到龙岩师管区后,不久就过年了。年后他们接受整队操练,没过几天就从龙岩出发,一路往北,经永安、沙县、建阳、松溪,一直走到浙江丽水,编入国民党的“杂牌军”,番号是88军暂编33师21旅63团,属川军部队,驻扎在诸暨。这支部队有个特点,就是给抓来的新兵左手臂上统一印上“2163”字样。谢祝长说,21是旅的代号,63是团的代号。他挽起袖子,只见手上印纹,因年代久远已经略微有点模糊了。
到部队后谢祝长了解到,川军虽然名声不好,但他们还是打了许多硬仗和大仗的。“不过他们的装备实在太差了,”谢祝长说,当时他们的部队,8个人里只有1个人是真正拿枪打仗的,其他人都做后勤保障等辅助性工作。他们到达部队时已经进入抗战的相持阶段,虽然他们号称正规军,但他到了这支部队后基本没有参加过阵地战,他们经常与日本兵兜圈子,打游击,整天在山上打转转。
谢祝长没有发到枪,也很少参加训练,主要做些文书工作。不过,谢祝长还是很快学会了小钢炮的发射技术。好几次他在义乌附近的山上,朝着山下的日本鬼子开了炮。谢祝长说,可惜太远了,听不到“炸得鬼子哇哇叫的声音”,放完炮后他们就赶紧扛着炮管钻入丛林深处。
1945年上半年,谢祝长的部队都在浙西山村打游击,一旦抓住机会,他们就放几炮,或者打一个小的歼灭战,如果是胜仗,他们就在战斗完成的间隙,伺机帮着打扫战场,捡拾一些战场物资。
“1945年秋,听到日本鬼子投降了,我们感到非常解气,不断欢呼雀跃。”谢祝长说,日本兵投降撤退时坐在拉煤的火车上,窗口还特别用白布挡住。
后来谢祝长那支部队在转驻山东单县时被刘邓大军包围并打败,他随一些散兵“投诚”八路军,编入二野3纵队陈锡联部。此后他随部队进驻四川剿匪,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8年转业到北大荒农场,后调至海南,1984年退休。
谢祝长生有3子2女,目前随大儿子在海南生活,身体不错,每年都要回几趟老家,顺便探亲访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