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蹬三轮”助学 慈善在劳动中闪光

13.12.2018  04:00

  初冬的暖阳照在天津市憩园公墓的一座铜像上,铜像是一位老人,面容清癯。铜像基座上镌刻着:白方礼(1913—2005)。在这位老人生命的最后十几年里,他凭借“蹬三轮”捐款35万元,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12月10日《人民日报》)。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著名诗人臧克家的名句鲜明的刻画了做人的境界。显然,白方礼就属于后者。虽然他已去世10多年,但他生前资助的300多名学生和人们却永远记着他,并学习他乐于奉献的崇高精神,传承他的遗志,让大爱接力传承,温暖全社会。

  “蹬三轮”助学,平凡中显伟大。1987年,年逾六旬的白方礼回河北沧县老家探亲,看到一群孩子因为贫困而上不起学,心中很不是滋味,下定决心想利用有生之年为贫困儿童做点什么。于是,他不顾家人和子女让他在家享清福的劝说,依然重操旧业,为实现自己蹬三轮赚钱助学的念想而拼搏。自此他省吃俭用,连一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确把积攒下来的钱全部用于捐资助学。在生命的最后十几年里,他凭借“蹬三轮”捐款35万元,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他是一个平凡的劳动者,在和时间赛跑做公益。也许在捐资助学的人群里,他捐资不是最多的。但是,这每一分钱都是他汗水和金子一般心血的结晶。平凡中彰显伟大。

  “蹬三轮”助学,彰显奉献精神。也许老人不是一名志愿者,但他却具有宝贵的志愿精神。努力做到助人为乐,奉献社会。用他的话说,“我还干得动,蹬车给学生们挣点钱,我心里挺高兴。”那时,白方礼总是一大早就出门,晚上11点多才回来,风雨无阻,全年无休。就这样,靠着蹬三轮车,一笔笔款项被捐出。1990年9月1日,河北沧县大官厅乡党委和政府赠给白方礼“助教楷模”匾。这更坚定了他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的信念。同时也感染和激励了许多人。

  “蹬三轮”助学,大爱接力传承。典型能带动,爱心会发芽。老人的一举一动,不但温暖人心,和谐社会,而且还感染和激励更多的人学好人,做好事,当好人。大家在交口称赞这位老人的同时,还有很多人努力向他看齐,崇德向善,热心公益,助推了文明新风的形成。尤其可喜的是那些当年曾接受他捐助的贫困生,如今已经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老人的精神亦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爱心接力的传承者,努力做到奉献社会,助人为乐。

  当今社会,需要更多的像他一样乐于助人的好人,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让社会充满温暖,人间洒满关爱,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安溪县文明办 陆敬平)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