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人村落仅剩5人坚守 老人嫌费钱不舍用手机
山里、山外两重天,但不是所有的村民都愿意搬出大山,横山县赵石畔镇圪洞峁村原有200多名村民,但近几年来村民大多搬出了大山,目前只剩下5个村民独居在偏僻的山村。虽然他们也是邻居,但彼此的距离却那么遥远。“根就在这里,所以不想出去住。”他们说,在山上最难忍的不是贫困,而是孤独。
5人仍然坚守着这座小山村
赵石畔镇圪洞峁村位于黄土高原白于山区,这里山大沟深,村民祖祖辈辈都是靠天吃饭。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圪洞峁的村民陆续走出大山,寻求新的生活。20多年来,圪洞峁的30多户200多村民先后离开这里。如今村里只有5人仍然坚守着这座小山村,57岁的王明厚和高生花夫妻俩就是其中的2人。
昨日中午,华商报记者驱车前往圪洞峁探访,前往圪洞峁的通村公路宽度不到3米,车子走在山间的沟壑间,摇摇晃晃。大约40分钟,才到达了这个占地约2平方公里的小山村,村中静悄悄的,偶尔会传来几声狗吠。
“其实已经很好了,10年前这里修了通村公路,以前的路只要下雨就根本不能走。另外冬天下雪后,我们就差不多与世隔绝了,根本没有办法出去采购物品。”王明厚笑着说,城市里的条件虽好,但不能养牲畜,自己也没有打工的能力,不如在老家种地好。妻子高生花觉得山里生活孤单,想离开,却不得不陪伴照顾王明厚。
王明厚夫妻俩种着50亩土地,“村里面的人都出去打工,常年不回来,村里有500亩左右的土地,我们就挑选一些架子车可以到的地方种植,一年下来也就净赚10000多元,够我们两口子花销了。”王明厚表示,自己每隔五天就会骑着摩托车前往19公里外的镇上购买一些家用品以及蔬菜等。
71岁老人嫌费钱舍不得用手机
昨日下午,71岁的王明忠老人在山坡上刨地。王明忠老人在外面打拼多年,随着年龄的增加,在外也干不了重活,所以就想回到自己的老家,和老伴一起种点庄稼。
提到如何和自己的儿女联系时,他笑着说:“原来儿女给买了一个手机,可是一年下来发现光话费就得几百元,太贵了,所以后来就不用了,遇到急事时借用邻居家的。”
52岁的王明贤也是坚守的5人之一,也是5人之中年龄最小的一位,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现在是村里的唯一‘年轻后生’。”王明贤在外打拼累了,2015年1月回到村子里开始养羊。回老家后他买了辆三轮摩托车,还购买了150只羊。
王明贤表示,现在的羊销量还不错,养羊的发展趋势很好。
外出村民:到外面打拼好一些
40多岁的周文斌,老家就在圪洞峁村,如今他已在横山县城买了房。十多年前,他和村里很多人都一样,是在农村务农,多少年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说起当初离开农村外出,他坦言在老家种地一年下来赚不了多少钱,更何况还要看年景,既然到哪都要受苦,不如到外面打拼。
“十多年前我在家种植了20多亩地,后来到城里务工比村里强了很多,而且现在有小孩在横山县城里上学,所以暂时不会回去。”周文斌表示,不过毕竟那是老家,而且离得不是很远,有时间还是会回去的,遇到村里面有啥事情,还是会回去帮忙的。
“受不了没人拉话”
同5位村民聊天,村民们说得最多的就是“太孤(孤独)”,“其实不是这里的条件有多艰苦,但就是受不了没人拉话(聊天、说话)。”高生花说。
“村里面就只有5个人,而且年龄都比较大,说不定出去劳动一天都不会见到一个村里人,确实有些孤独。”圪洞峁村主任周子占告诉记者,农村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或工作,只有这几位老人不愿意出去。
王明厚夫妻俩养了一头毛驴、几只鸡,还种了50多亩地的主粮。“太偏僻了,而且种地的人少,所以很多种植物都卖不出去,现在地窖里还有4000多斤土豆没人买,而自己又没有办法拉出去卖。”王明厚无奈地说。
他有一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儿女都在横山县或者榆林市工作,多次让过去住,但是他就是舍不得离开。王明厚说:“我一出生就在圪洞峁,对这里的感情太深了,丢不下这里,我们这里水、电、路、电视、电话都通了,就是离大路远点,其他啥子都还方便,我还要帮助搬走的那些人家照看老房子,我们不能走,一走村里就没人了”。
记者 杨虎元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