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呼吁建立老中医传习所 振兴泉州中医药事业
委员呼吁:建立名老中医传习所 振兴泉州中医药事业
市政协医药卫生组委员呼吁
建立名老中医传习所 振兴泉州中医药事业
永春的“养脾散”、西街的“白塔膏”、东门的“秋石丹”、南门的“柯世德药膏”,这些泉州本地祖传、秘制的传统中药,相信很多读者都不陌生。近年来,这些中药却伴随着中医慢慢远离我们的视线。泉州两会期间,市政协医药卫生组委员提交了一份《关于振兴泉州中医药的几点建议》的提案,呼吁建立泉州名老中医传习所,将中医药传承下去。
现状 中医人才稀缺门诊量萎缩
“传统中医在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水平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一些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疗效显著,但由于重视不够,目前中医药处境堪忧。”提案执笔委员之一杨维群说。杨维群是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处长,他说,学校一开始就开设了中医专科,近年来由于报名人数少,不得不停止招生。前年开始,学校又恢复中医专业招生,但情况还是不乐观。
不仅如此,根据市政协医药卫生组委员调查,泉州高级的中医人才不足,后继人才稀缺。泉州第一批8名全国名老中医仍在从医的仅1人,2012年福建省第三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35人中泉州仅5人,目前已退休4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拿出资金培养中医高级临床人才,2004年第一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00人中,泉州只有1人,2008年“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泉州一个也没有。近三年来,泉州市仍有招生的中医内科硕士生导师仅1人。
据悉,衡量一个中医院是否以中医为主体,中药使用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但对比厦、漳、泉三大中医院近年来中药饮片使用量,可以看出泉州有不小的差距。泉州综合大医院的中医科,多数门诊量萎缩甚至处于亏损中,状况不容乐观。
建议 建立泉州名老中医传习所
为此,市政协医药卫生组委员提出建议,呼吁建立泉州名老中医传习所,抢救和发掘将要消失的泉州中医药。委员们认为,可以请回一批真正的名老中医人才坐堂,传承并带好一批中医学子,以培养泉州中医的后备人才;抢救和振兴现有的各中医专科,做好名老中医的师承工作,卫生人事部门也应尽早拟定名老中医师承资格认定,师承学院选拔工作,尽早建立师承关系,使老一辈中医人员的宝贵经验不致失传。
同时,重视民间中医(草)药诊疗技术和方法的收集、验证研究,设立牵头研究小组,加强我市地道药材、特殊药材的开发和研究,形成具有泉州特色的中医药文化优势。
此外,市政协医药卫生组委员还建议要抓住医改新契机,提高中医院的软硬件实力;重视培养高层次的中医学科带头人;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卫生服务中的作用;打造中医药、中医养生品牌,多措并举来振兴、发展泉州的中医药事业。
(来源:东南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