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翻译界专家学者齐聚福州 探讨学术理论实践

09.11.2014  11:03

  (记者 邱陵)今年是著名闽籍翻译家严复诞辰160周年、林纾逝世90周年,一场“当代中外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高层论坛8日至10日在福州举办,来自全国的200多位翻译界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展开学术探讨和实践研究。

  据了解,该论坛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研究会、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委员会、教育部全国MTI教育指导委员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

  在8日的开幕式上,教育部MTI教指委主任黄友义教授、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许钧教授、清华大学的王宁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谢天振教授等一批活跃在中国翻译界的知名专家现身榕城,畅谈中国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及方向。

  曾担任中国外文局副局长的黄友义教授表示,长期以来,翻译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这不仅与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学府人才培养机制有关,更与外事、外宣、商务等政府机构的用人机制不够畅通有关。“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日益频繁,同声传译、同步翻译的应用需求不断扩大,社会人士应该认识到,翻译不仅是简单的学术问题,更是树立和提高中国话语权、正确传递中国声音的问题。”

  福州大学校长助理黄志刚说,严复和林纾是福州近代史上的翻译先贤,在福州举办翻译高层论坛有着特殊的纪念意义。“在全球化、信息化日趋明显的多元化世界,翻译工作的社会作用将更加凸显,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了解与交流,需要把握发展机遇,更新观念。”

  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潘红教授介绍说,翻译学科是福州大学的特色学科之一,在人才培养上,学院重视“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的培养,专门设置了翻译方向的课程和硕士学位教学点,还用英语来上中国传统文化课,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少学生对西方历史和文化了解很多,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翻译工作起的是桥梁作用,如果对自己的文化都一知半解,肯定无法做好沟通工作。”潘红说。

  据悉,本次论坛收到来自海内外近260位学者提交的论文摘要,与会代表将围绕“中国翻译传统遗产研究”、“新时代语境中的翻译研究”、“新时代语境中的翻译教学研究”三大议题,深入探讨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如何继承发扬中国传统翻译思想,发展和建设新时代语境下的中国翻译理论,拓宽对外传播中华文明的渠道,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