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 全球金融市场“恐慌情绪”蔓延
全球主要股市遭遇了今年以来表现最差的一周,大宗商品市场和新兴市场汇市也普遍受挫。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包括投资者预期美联储加息的脚步逐步临近,并对于全球经济放缓担忧加剧。
金融市场普遍下跌
全球股市21日遭遇“黑色星期五”,纽约油价跌至每桶40美元以下,新兴市场货币再承压。
受多重利空因素打压,纽约股市三大股指21日继续大跌,17日至21日当周美国股市遭遇了2015年年初至今表现最差的一周。20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自2014年10月以来首次跌破17000点关口,21日道指创下逾500点的单日跌幅。截至21日收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收于16459.75点,跌幅为3.12%;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收于1970.89点,跌幅为3.19%;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于4706.04点,跌幅为3.52%。
欧洲股市21日也全线下挫,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跌幅为2.83%,巴黎股市CAC40股指跌幅为3.19%,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跌幅为2.95%。17日至21日当周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下跌5.2%,创下今年以来周跌幅之最,目前与4月份的高点相比已经跌去13%。
亚洲股市也在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延续颓势。中国A股上证综指21日大跌逾4%,勉强守住3500点整数位,深证成指录得超5%的跌幅。东京股市日经225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21日连续4日大幅下跌,收盘下跌2.98%,失守20000点,跌至19435.83点,创出约3个半月的新低。
由于原油供应持续充足和需求疲弱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近来仍无法扭转跌势,已经连续8周下跌,21日纽约油价盘中跌破40美元大关。国际黄金价格最近两周虽然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但是此前一度持续走低,7月份达到五年来低点。新兴市场货币近期也持续承压,21日马来西亚林吉特对美元汇率跌至17年以来新低。
避险情绪持续上升
对于金融市场,尤其是股市的增长来说,廉价的资金和强劲的经济增势是最有利的两大因素。
投资者今年以来一直在等待美联储结束廉价资金时代、开始加息,尽管何时加息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但是直到最近美联储才释放出更多显示加息时点逐步临近的信号。美联储19日公布的7月货币政策例会纪要显示,多数美联储官员判断目前尚未满足启动加息的条件,但认为经济状况已接近这些条件,加息的步伐逐渐临近。外界预期美联储最早仍可能于9月启动加息。
美联储将开始加息的预期令投资者调整资金流向,一部分资金撤离股市,从而推动股市下行。加息预期也不断推动美元走强,令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承压。这对黄金价格来说更是一个主要的打压因素。由于黄金并不对投资者派息,利率提高将降低黄金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而在低利率时代,从发达经济体流向新兴经济体寻找更高回报的资金也将随着美联储开启加息大幕而撤离,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将持续面临下行压力。
投资者对于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是推动金融市场下滑的又一个重要因素。21日发布的中国8月份财新/马基特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为47.1,较7月份的47.8下滑,且低于预期。这是该指数连续第六个月低于50的分水岭,为2009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一些分析人士担忧,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正日益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消费市场之一,其经济增速放缓可能影响全球经济增长。
此外,还有两大风险在令投资者担忧全球增长前景可能面临变数。对于发达经济体来说,通胀率长期低于2%的央行目标也是一大风险。通胀率维持低位,利率也将较低,央行刺激经济的空间也在缩小。这令投资者担忧央行或许将会成为帮助终结牛市的帮手。
同时,由于社会老龄化加速,劳动力市场增长缓慢,以及劳动生产率增长放缓等因素,长期经济增长率显示出下行趋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0年间,发达国家的平均年增长率将仅为1.6%,新兴经济体的增长率将下滑至5.2%;而在2001年至2007年间,发达国家的平均年增长率为2.2%,新兴经济体的增长率为6.7%。
投资者规避风险的情绪正在不断增长。21日,衡量投资者恐慌情绪的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波动指数飙升46.45%,收于28.03。19日该指数大涨10.59%,20日激增25.44%。
全球经济未见逆风
全球金融市场的大幅下滑对各经济体造成的影响不尽相同。分析指出,对于发达经济体来说,产生的影响将相对较小。发达经济体股市之前普遍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牛市,而经济活动的扩张却与之并不相符,因此出现回调也在情理之中。美国股市之前已经经历了长达6年的牛市。同时,低油价对于发达经济体来说还有利于释放消费者的购买力,而消费支出在发达经济体中的比重一般都很高,将有助于提振经济。而对于新兴市场来说,股市大幅下滑的影响将更大。金融市场的下滑可能令货币进一步走弱,以及经济增长前景疲弱。
今年以来,发达经济体整体来说增长势头平稳,欧美经济体均在稳步增长,几乎没有明显将遭遇经济疲弱的信号。21日市场研究机构马基特集团的数据显示,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制造业活动7月份均在稳步扩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同比分别增长0.6%和2.3%。近期的零售业和房地产数据均显示出乐观的情绪,就业市场也在快速改善。在欧洲,欧洲央行正在推进量化宽松政策,欧元走弱正在刺激出口增长。
分析认为,经济增长的良好趋势可能因为央行大幅加息而受到影响,或者受到类似2008年金融危机等重大事件的影响。但目前看来,这些因素都不存在。
有关中国市场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不应该对此反应过大。尽管中国经济放缓对于巴西和俄罗斯等原材料出口国的影响可能更大,但是由于拥有较强的经常项目盈余和更多的外汇储备,新兴经济体目前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已经大大增强。
美国《华尔街日报》分析指出,中国经济出现放缓趋势,对于全球经济来说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但对于其他国家的影响可能被放大。中国的出口大于进口,因此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对于其贸易伙伴的影响有限。根据金融分析机构BCA Research分析师的数据,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对中国的出口占GDP比重均小于1%,德国对中国的出口在GDP中约占2.6%,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在GDP中约占2.7%。
(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