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古厝“美容师”古稀之年带徒传承老技艺

14.01.2019  17:10
  闽南古厝“美容师”郭顺忠已经73岁高龄,仍然热衷于“黑金推、沥金画”这一传统彩绘技艺。 陈龙山 摄

  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郭厝村,始建于宋代的郭氏宗祠已进入翻修的尾声。13日,年逾七旬的民间绘画艺术家郭顺忠正带着徒弟潘家瑜卖力彩绘,“扮靓”闽南古大厝。

  从小就跟着父辈学习,对于“黑金推、沥金画”这一传统彩绘技艺,郭顺忠已了然于心。他告诉记者,这项源于平遥推光漆器的制作技艺始于上古时代,应用广泛,上至京式皇殿,下至民间寺庙宫祠、祖厝都可见到,也可用作古典家具的装饰,尤其是闽南古眠床的绘制。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古眠床逐渐不受现代家庭的喜爱。郭顺忠开始转而从事闽南古大厝的彩绘,每年都要为十多座宗祠和宫庙彩绘,也曾受邀到山西、安徽等地修缮古厝,被称为古厝“美容师”。

55岁的潘家瑜正在郭氏宗祠横梁上作画,其创新的画法得到师父郭顺忠的赞许。 陈龙山 摄

  据了解,作为泉港区级首批文物保护单位,郭氏宗祠建筑面积1018平方米。数百年内,宗祠几经毁坏后又重建。1942年,旅新华侨郭良顺、郭荣辉、郭达明各捐一千大洋,兴修上中两落,而后,宗亲郭步卿又倡建“祠校合一”。

  到了1990年,台湾宗亲郭金贵、郭兴贵等三十位族裔带头捐资发起重修,郭氏族人共策共力,宗祠于1993年修复一新。当年,作为宗亲一员的郭顺忠全程参与了此次修复,并运用自身技艺,对宗祠的门窗以及木梁等进行彩绘。20多年后的今天,郭顺忠和徒弟潘家瑜再次投入到郭氏宗祠的翻修工作中。

  郭顺忠介绍说,“黑金推、沥金画”技艺就是两大工序,其中,黑金推的主料“大漆”是由漆树汁液的天然生漆提炼而成,要经过熬制、绞漆、合成、上髹、刮漆、推磨等多道繁琐工序。而沥金画彩绘则在已刮漆推光好的板堵表面上进行构图、定稿、描漆、沥金粉或贴金箔,构成独特的闽南文化艺术特色。

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郭厝村的郭氏宗祠始建于宋代,翻修工作已近尾声。 陈龙山 摄

  郭顺忠坦言,现在肯用心学习这项传统技艺的人越来越少了,工艺失传是自己最担心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传承“黑金推、沥金画”技艺,郭顺忠开班授学,已培养徒弟103名,55岁的潘家瑜便是其中出色的一名。

  相较郭顺忠的传统技艺和画法,潘家瑜在传承技艺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创新。宗祠内的花鸟鱼虾各显姿态,与传统古建筑相融合更显美轮美奂。“我从13岁就跟着郭师傅学习,如今这一传统技艺越发缺乏市场需求,我也不断创新,闲暇时间还钻研木刻。”潘家瑜说。

  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精美彩绘……这是闽南古大厝和传统寺庙宫殿的象征。然而随着泉州市城乡一体化和环湾城市规划建设的加速推进,众多散落在城乡角落的古民居、古建筑陷入年久失修或濒临被拆毁的境地,闽南古建筑保护也越发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让郭顺忠高兴的是,刚刚过去的泉州市“两会”期间,致公党泉州市委员会针对闽南古民居古建筑现状提交了建议,提出应尽快重启南建筑博物馆新馆建设工作,将新馆的建设工作作为“南建筑”传承与保护的主要载体,同时加大对南建筑营造技艺工匠队伍建设的扶持力度。

  建议指出,泉州应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引导鼓励高校和职校设立南建筑营造技艺相应学科,培养南建筑营造技艺传承工匠,造就热爱南建筑文化、技术过硬的工匠队伍。郭顺忠亦希望,在有生之年能为南建筑营造技艺传承再出一份力。 (陈龙山)

【责任编辑:洪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