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风景,贵在精神

16.09.2017  03:37

  连日来,塞罕坝人植树造绿的故事经中央媒体报道后,各类报纸、杂志及微信、微博等信息平台争先转发相关报道,在社会各界引起热烈反响。

  如今一眼望去都是千里松林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塞罕坝,殊不知半个多世纪前,塞罕坝却是沙尘漫天、茫茫荒原。当时塞罕坝集中了寒冷、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等多种极端环境,无论哪一条,对于树木成活都是致命的,然而历经五十五载春秋,三代人交相接力,塞罕坝从沙场变林海,从荒原变绿洲。

  奇迹的背后付出的却是不可想象的艰辛,在塞罕坝工作的几个工作人员如是说,“有时候忙到晚上10点多才回去,实在太累了,吃着吃着饭,人就睡着了,碗和筷子‘哐当’掉在地上……”,“晚上是最难熬的,被窝成了‘冰窝’,怎么睡?有人就把砖头和石头扔到火堆里,烧一阵子,再搬进被窝。”塞罕坝的第一代创业者更是以自己的生活作诗一首:“渴饮沟河水,饥食黑莜面。白天忙作业,夜宿草窝间。雨雪来查铺,鸟兽绕我眠”,足以可见塞罕坝人生活的艰辛。面对极端困难的条件,塞罕坝人依然不屈不饶,不断克服困难,开创生态文明新局面。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塞罕坝人谨守国家的政策,一路上攻坚克难,牢记国家使命,让使命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一代一代交接接力棒。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地位,为此塞罕坝林场的建设更是任务艰巨,然而正是因为有了一代一代传承的使命感,塞罕坝人顶得住压力,创造了一个令人震撼的绿色奇迹。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牢记使命的崇高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清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塞罕坝林场涵养净化京津水源和空气、改变周边小气候的同时,更是积极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富裕了周边居民。塞罕坝林场的奇迹生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对绿色发展的不懈追求。

  55年的坚守,55年的传承,三代人书写了当代的生态奇迹,他们便是塞罕坝人,但他们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的伟大精神。(涵江区委文明办 肖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