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驻大连领事馆2次设立4次易址 保留2处办公楼
美国驻大连领事馆1906年9月10日设立后,四易其址,又二度设立,直至1949年9月30日关闭,其两处办公楼保存至今。
文/孙玉
美国驻大连领事馆四易其址
美国在大连的第一处领事馆办公楼,于1906年9月10日设立,馆址位于今西岗区站北街道团结街东侧,原沙俄建筑,日称儿玉町(引自《满洲年鉴》,昭和十九年,即1944年日文版记载)。该址在“满铁”总裁官邸(今大连船舶技术学校)对面,如今已被拆除。
1907年10月1日,美国领事馆迁至今中山区玉光街61号(日称樾后町)。1916年8月至1917年5月,荷兰领事馆也在此设立。1921年12月,英国人在玉光街61号美国领事馆旧址始建汇丰银行大连支店。
1917年5月15日,美国领事馆自玉光街迁至中山区人民路12号(日称山县通41番地)。这处红砖二层楼,分东西两部分,东面是日本棉花大连支店,西面是美国领事馆。同楼有荷兰领事馆(1917年5月-1919年8月)、瑞典领事馆(1920年6月-1931年9月)。1933年该楼改为伪满洲国中央银行大连支行,新中国成立后曾为大连商业房产物业管理局,现为某酒吧。该楼保存至今,只是建筑的尖顶已经不复存在。
1931年9月15日,美国领事馆最后一次迁馆,迁至今中山区民生街1号(日称奥町)。据《满洲建筑协会杂志》第12卷6号载:该楼于1931年3月15日始建,宗像建筑事务所设计,福昌公司工事部施工,系欧式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三层楼,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撤离。内设瑞典领事馆(1931年9月-1939年6月)。
20世纪30年代,日本当局出版的大连明信片,其中有一张今民生街街景,右侧三层楼为美国领事馆,楼顶部旗杆悬挂美国国旗。又据日本出版的《大连电车案内》地图,大广场(今中山广场)北有“米国领事馆”字样(米国即美国)。
大连特殊解放区时期重新设立
大连特殊解放区时期,经南京国民政府和苏联政府的同意,1946年5月,美国驻大连领事馆重新设立,馆址仍在今中山区民生街1号。1947年6月10日,苏军陪同国民党东北行辕副参谋长董彦平中将等一行12人,到美国领事馆“拜访”。1949年9月30日,在新中国诞生前夕,美国领事馆关闭。
据《大连公安历史长编》1987年版第112页载:美国政府于1946年5月,以签发在大连的外国侨民归国通行证为由,又回到民生街1号重新设立领事馆。
总领事班宁哈福,即与大连之苏籍侨民查礼斯·必少浦·肯尼保持密切联系,通过肯尼结识了很多居住在大连的意大利、丹麦、瑞士、瑞典、德国以及日本等国家的侨民和中国亲美分子。当时肯尼的主要任务是为美国领事馆建立社会联系、进行情报活动,其一切活动经费均由美国领事馆负责支付。肯尼通过原日伪大连警察署巡捕朱杏春,为其搜集驻大连苏军军事设施、武器装备等大量的重要情报。
同时,班宁哈福还通过大连天主教主教林华东(美籍)推荐教徒到美国领事馆当翻译和汽车司机,为其从事特务活动。班宁哈福还经常与教会的神甫、修女们保持秘密联系,布置天主教神甫李希良为其搜集情报。
1946年10月,伊萨克·派迟到大连任副领事后,以学中文为名聘请日本特务川岛芳子的外甥、国民党员王允辉为教师,借以搜集旅大行政和苏军等情报。翻译陈亮洪于1947年至1948年,为美国领事馆搜集了苏军从大连港进出口货物的种类、数量、船舶名称及输入坦克的数量、飞机零件、军用物资等情报。1948年6月17日,第二任领事帕迪克和第二任副领事莱天瑞携带报务员赵守愚(中国籍)来连后,委任陈其仁为美国中央情报署远东区策略顾问兼中央情报审检委员。陈其仁全力为美国领事馆搜集东北人民解放军驻军、旅顺军港设施、海空军学校创建等情报。报务员赵守愚还负责翻译和整理、保管情报工作。
经过侦查,大连市公安总局掌握了相关人员在职期间从事特务工作的罪行。在新中国诞生前夕,美国驻大连领事馆关闭。
该领事馆旧址,曾为中山区人民法院办公楼,现为交通银行民生街支行。现存建筑加接为4层楼,原貌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