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信任赤字拖住伊核谈判脚步

20.07.2014  16:13

    ■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 黎明

    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与伊朗外长扎里夫19日凌晨在维也纳宣布,由于伊朗核问题谈判在一些核心问题上仍存在显著分歧,需要更多时间化解,各方决定将谈判延长至11月24日。

    在美国与伊朗关系破局的大背景下,去年伊朗核问题获得重大突破。2013年11月24日,伊朗与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德国(5+1)在日内瓦达成了“共同行动计划”,次年1月20日生效,为期半年,今年7月20日到期。

    为此,7月2日第六轮伊朗核谈判在维也纳举行,“5+1”与伊朗核谈判代表耗时18天,终因双方分歧太大而未能在大限到来之前达成最终协议。

    “5+1”与伊朗矛盾的核心是美伊之间高度的信任赤字。美国深深怀疑伊朗核计划的和平目的,企图通过谈判将伊朗核研发能力削压到最低限度。伊朗则担心谈判中失去太多筹码,不仅换不回制裁的松绑,反而自废武功重蹈卡扎菲的覆辙。

    据媒体透露,此次核谈判中双方分歧的焦点集中在:一、美方坚持伊朗必须将阿拉克重水反应堆改建为轻水反应堆,以彻底废止伊朗加工提炼钚的能力;伊朗则坚持在保留重水反应堆的前提下降低核材料的浓度。二、美方坚持伊朗必须废弃伊朗秘密建造的福尔多浓缩铀加工厂,伊朗不同意。三、伊朗目前拥有1.9万台IR—1型加工浓缩铀的离心机,其中大约1万台仍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美要求伊削减至4000台,并不得研发新型的IR—2离心机,遭伊朗拒绝。四、伊朗要求最终协议签订后,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必须一劳永逸地结束。美国则坚持视伊朗的态度在10年内逐步取消制裁。

    维也纳谈判表明,虽然鲁哈尼当选伊朗总统后美伊从对抗走向对话,但两国间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如故,所以伊核谈判注定是漫长而艰难的。美伊在短期内达成妥协的可能十分渺茫,但双方又都承受不起谈判返回零点、重返对抗之路的代价。

    伊朗从鲁哈尼当选总统之日起就开始筹划对美关系与核谈判,在日内瓦谈判中做出重大让步换回了制裁的部分解禁。若此时此刻谈判破裂,不仅前功尽弃,刚恢复元气的伊朗经济也会再遭打击,国内稳定就难保。

    美国奥巴马政府投入也很大,为了缓解与伊朗关系不惜得罪国会、以色列和沙特,若谈判破裂,不仅奥巴马会失尽脸面,而且将迫使美国面临在中东的又一场战争,这也是美国公众所不能接受的。

    因此,在伊核谈判临近7月20日限期而又无法达成协议之时,谈判各方都避免使用“僵局”或“破裂”的词汇,美伊双方在承认分歧时都力争为谈判的延续留出足够的空间。既然如此,全世界都会支持他们谈下去,因为,对话总比对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