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张“特色名片”

28.03.2016  14:24

   图为古樟树下的城堡与穿村而过的溪流相随相依,美不胜收。 林强 摄   

   宁德网消息(记者 林强 通讯员 黄光亮) 早有听说小马村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两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黄瓜山贝丘遗址和海埕汐路桥,还有明朝时期的抗倭古城堡、古官道和千年古樟树群等。带着好奇,3月22日,记者特地去探访这个背山面海的小山村。

  我们车子停在村口路边一个新建成的港湾式停车场内。这个用石材铺面的停车场中,建有一个似廊桥桥面上的榭阁一般的公交休息亭,有十几米长,木柱青瓦,古色古香,给人一种温馨感。

  村口有个新修葺的古城堡炮台,炮台下一块大石头上刻着“小马村”三个大字,格外醒目。进村口的公路边是一个新修建的临海公园,公园边的古城墙是用大鹅卵石修筑的,依在城堡上远眺海景,无不令人心旷神怡。公园中间有一株参天古樟树和两株古榕树,在树荫下这个纯天然的大氧吧里休闲、健身、娱乐,真可谓惬意无比。

  小马村位于沙江镇东南部,背倚黄瓜山,东临东吾洋,是个半海半农、畲汉同居的传统村落,辖三个自然村,有460户1900多人。这个村曾于1987年9月遭强台风的暴雨袭击,山洪暴发后冲毁了黄瓜山溪岸,全村有57座民房倒塌,400多村民无栖身之处。在上级领导和党政部门的关心帮助下,他们又重建了家园。近年来,小马村在上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乡贤的关心支持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积极打造生态、宜居、宜业和旅游观光的滨海新村。

  ——在保护开发历史文化资源中建新村。说起历史文化资源,在小马村背后的山包上,就是黄瓜山贝丘遗址,她可是我们闽东地区迄今为止唯一一处经科学发掘的史前时期的贝丘遗址,被称为闽东文明的发祥地;另一个是海埕汐路桥,它连接小马村与竹江岛,全长3651米,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长的古代海埕石路桥建筑。除了这两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外,小马村还有明朝时期的抗倭古城堡、古官道和千年古樟树群,以及沩仰宗初祖灵祐禅师的初修道场清潭寺等。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如何保护、开发和利用好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呢?村党支部书记兼村民主任张家惠告诉记者,在“保护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看得见”的资源,以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物尽其用的原则,对古城堡、古民居等进行修缮,对村里的古樟树、古榕树全部进行了保护。并邀请上级相关部门专家前来指导,帮助规划设计,尽力让村容景致、历史文化与乡愁互为融合、协调,以小马村独有的文化内涵,来展现“看不见”的历史文化资源。

  近年来沙江镇将小马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试范点,抽调镇里优秀干部到村里指导,并对每个建设项目进行跟踪落实。

  ——在挖掘特色资源发展经济中建新村。“只有村经济发展了才能谈得上建新村。”张家惠告诉记者,近年来小马村主要以特色农业和滩涂渔业养殖作为资源优势,开发种植出了冬季马铃薯、反季节大白菜、花菜和红心蜜柚等果蔬;创建了高位池对虾养殖、浅海鱼蟹生态养殖等滩涂经济。去年村民人均收入达18000元。

  在各个项目的建设中,除了上级支持、乡贤鼎力资助外,村民也都热情参与,投工投劳。近两年来共争取到了近500万元资金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目前,古城堡已基本修复,除了美化绿化外,还建起了玄壇湖、氧化荷塘、村道拓宽、路灯景观及老人活动中心等。

  ——在团结依靠村民集本力量中建新村。“如果没有村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也是难以进行的,这一点我们感触很深。”张家惠说,小马村有个好传统,只要是村里要搞公益事业,大家都会全力支持。以前穿村而过的两条小溪道尽是垃圾污水,去年进行全面整治时,大家都自觉拆除了溪道两边的占道搭盖物。现在两条溪流变成了“周宁鲤鱼溪”,溪内鲤鱼肥硕,人鱼同乐,溪两旁全是木制护栏,穿村而过的是小桥流水,美不胜收。

  小马村变了,变得干净整洁、变得生态悠然、变得令人向往。

  目前,小马村正在加紧规划建设黄瓜山贝丘遗址旅游景区和汐路桥滩涂旅游休闲景区及后山森林公园等项目,自行设计一条滩涂“渔家乐”的乡村游精品线路,全力打造一个有品味、有特色、有文化内涵的滨海旅游新村。

  距霞浦城关只有25公里的小马村,已成为沙江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张“特色名片”,她将成为城里人周末乡下游的绝佳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