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办“文化年货”要多点精神含量
“阳光路上无限风光,前进的脚步日夜兼程不可阻挡;阳光路上旗帜飞扬,科学发展为和谐的中国引领方向……”2019年12月31日下午,伴随着开场歌曲《阳光路上》的嘹亮旋律,安徽省2020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暨送“文化年货”活动首场演出在池州市石台县琏溪村拉开序幕,舞台被观众手中飘扬的国旗、火红的中国结所簇拥,到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1月6日《光明日报》)
无论是快板《家和月圆》、魔术《五谷丰登》,还是黄梅戏选段《天仙配》、广场舞《舞动中国》……一个个精彩纷呈的节目引得台下村民连连喝彩,他们尤其喜欢这样的“文化年货”这样的“精神大餐”。如此别开生面的开生面的“文化年货”对群众来说都非常期待,尤其是那些还在脱贫攻坚中的人们尤其需要文化的滋养,需要精神的力量。春节期间文化下乡活动,如果能在“年货”的质量和精神上多多提升效能,给予群众更多的选择,那么对于基层的群众来说,不仅会过一个丰富多彩的好年,更会在新年的脱贫攻坚路上增加战斗的精气神。
因此,给群众准备“文化年货”品种不能单一。只有多将群众喜欢的文艺节目送下乡,将大家喜欢的“文化年货”“精神年货”送给群众挑选,这样的文化下乡才会不虚此行,为人民群众送去精神的力量、文化的滋养。这样的“文化年货”要厚重,更要创新,不妨将乡村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的成果进行展示,让脱贫攻坚的人物请上舞台,将群众身边的好人故事融合在“文化年货”中,多请他们心目中德艺双馨的演员下去为群众献艺,请他们演绎乡村振兴中的故事,这样的“文化年货”不仅多了精彩,更多了“钙质”,对群众来说才滋养精气神。
要让“文化年货”与“精神大餐”助力脱贫攻坚,办好“文化年货”非常重要。除了要优选文化节目之外,更要让文化年货的质量上有所提升。就如此次安徽文化下乡期间,大量民间非遗技艺也走进乡村“文化年货”的序列之中,剪纸、泥塑、树皮画等精湛的手工艺作品为乡村文化振兴提示了知名度。当然,对于文化下乡的演员,不要以为下去演出一次就算完事,将哪些过期的书籍等送下乡,这样容易让群众产生审美疲劳,还会曲解他们对文化的需求度。
总之,送下乡的“文化年货”一定要保质保量,多点精神含量,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需求的新期待。激励群众万众齐心跟党走,在奔小康路上全民聚力谱新篇。(福州文明办雷沛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