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高考战车”受争议 却不能“掉链子”
背景:又到一年高考时,高考新闻再成热点——北京首用特警押送试卷、山东考生撕书场面震撼、毛坦厂中学再次迎来“万人送考”……
京华时报发表刘志权的观点:高考,更像是学生进入社会前的成人礼。第一课,关乎规则。规则如同灯塔,我们需要接受它的指引,而不是要求它给我们让路。第二课,关乎努力。这是长达十数年的长跑,只要努力了,无论结果,便不会遗憾。第三课,关乎机遇。也许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有回报,但是,只要你不被打倒,命运在关上一扇门时,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最后,我们要向那些撕书的孩子们道歉。我们理解你们释放压力的宣泄,这压力,是这个考试体制中不尽合理的部分强加给你们的。在预支了十多年的辛苦之后,你们有权利在出征之前,享受一次属于你们的、有点奢侈的青春狂欢。出发吧,祝你们都能如愿以偿。
新京报发表观点:毛坦厂中学的学生为学校被外界叫做“高考工厂”而感到不平,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奋斗值得被尊重。高考对于他们,仍是向上流动的不二渠道,他们仍须把这“决定”命运的一考考好作为信仰。你可以说,毛坦厂模式代表的,是种粗暴、原始、功利性极强的教育方式,可它也是底层社会自发演化出来的一种自我拯救。它或许经不起新式教育理念的推敲,对农村家庭却有惊人的说服力。当我们思考教育改革、高考改革等宏大话题的时候,必须考虑毛坦厂中学所代表的人群,而不能将他们当成“落后事物”抛弃;也必须直面阶层流动存在淤塞的现实,而不是架空现实地谈“理想”。
小蒋随想:虽然高考制度被许多人臧否不一,但社会对高考的紧绷神经从未松懈。这是因为,众多学生与家长已为此“攀登”了十二载,谁也不敢对高考贸然“撤梯子”,不能让高考突然“掉链子”。高考战车即便要刹车,也得一点点来,给大伙从容下车,改走其他大道的时间。如果大家都没有准备好,那么这趟车还得继续开。尽管大学生已非“天之骄子”,但大学文凭仍是职场的敲门砖。有大学文凭,你可能觉得“不算啥”。可若没有它,你很可能进入不了制度性的上升渠道。尤其是来自农村以及底层家庭的孩子,没有学历往往只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谋生。虽说保姆与建筑工近年酬劳出现提升,但凭体力干活还是难免“青春饭”隐忧。加之缺乏社保与“面子”,难算“上升渠道”。至于创业,需要技术与资金,这些更不是“唾手可得”。思来想去,你就会明白高考何以仍受“青睐”。
鼓励租房,须“松绑”诡异的房产附加值
背景: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住房租赁市场、保障及法规制度的三个完善体系。商业用房改建后可作为租赁住房被写入《意见》,同时从六个方面提出了鼓励出租房的措施。
南方都市报发表观点:在中国,购置房屋附带的“功能”和房屋租赁差得太远。租房基本上只是纯粹的消费,而房价的上涨尤其是一线城市的暴涨让房屋拥有了很强的投资属性,而且学位、户籍等涉及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的一系列“功能”也都是购房所附带而租房现实中几乎没有的。要让“以租代购”发挥作用,不可或缺的是为出租房填补本应拥有而现实中并没有的附带“功能”。例如,外来务工人员可以享受唯一租住房的学位;又如,很多城市都可以买房落户,但即使要去库存,也不应该朝着鼓励农民进城买房将户口落到城里的方向去努力, 大方向必然是打破户籍藩篱,让无论是买房租房、户口是否在这个城市,只要在这里居住就能享有相应的权利和公共服务。《意见》中有提及“保障承租人依法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显示决策层对此有清晰的认知,当然也需要可操作配套措施不断跟进。对于个体而言,租房或买房都是个人的自由选择。提升租赁房屋的相应“功能”,方有可能实现“购租并举”、“以租代购”。
小蒋随想:相对而言,租房需求比较强烈的基本是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因为涌入的新移民与打工者很多。由于大城市房价居高,站在房东的角度,从投入产出比看,房租价格难以定低。这是身处大城市不光买房不易、租房同样压力很大的原因。鼓励租房,一方面要解决房源问题,另一方面要考虑租金问题,这是一对矛盾——如果租金回报率低,市场化的、大规模的租赁公司不易形成;倘若租金较高,租客又不会买账。不少地方都推出了公租房,但由于地理位置、申请门槛、轮候时长、性价比等因素,并未收获太多喝彩。更重要的是,租住房子无法落户,也很难获得与户口相关的就近入学资格,在办理各种与之相关证件的路上无数老百姓不仅伤透了心更寒了心。许多租房者没有归属感,无法获得不动产收入,似乎总是“矮人一等”。简言之,上述困惑能否得以消解,关系到租房能不能获得幸福感。进一步言之,这考验的是地方管理者能否扭转土地财政“创收”的模式,能不能在住有所居的问题上让利于民,能不能在外来工子女入学等方面实现权益平等,能不能让一国之公民能够在自己祖国的大地上过上体面有尊严的最基本的现代文明人生活……(蒋萌)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