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兴网络诈骗类型多 消费者擦亮双眼莫上当

23.10.2015  00:14

  福州新闻网10月14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欧阳进权)不法分子利用“伪基站”冒充银行客服号码发短信,诱导消费者打开文件或照片以便暗中安装“木马病毒”,以购物退款为由窃取银行卡信息……记者昨日从福建银监局获悉,这些新兴的网络诈骗类型已导致不少消费者上当受骗。

   骗局一冒充银行发来含不明网址的短信

  案例:市民小王日前收到一条“955**”号码发来的短信,称其账户积分可兑换现金,需登录**银行手机网查询兑换。小王一看是银行客服号码发来的短信,就点击链接地址,并根据页面提示输入个人信息。当天晚上小王账户资金就被盗了。

  分析:小王收到的短信是不法分子利用“伪基站”冒充银行官方号码发送的,短信链接地址实际上是“钓鱼网站”,不法分子利用钓鱼网站的链接和提示,诱导持卡人输入个人信息并下载安装“安全控件”(木马程序),从而窃取持卡人银行账户信息。

  诈骗短信从何而来?福州市无线电管理局执法处有关负责人说,不法分子可以事先编好短信,通过伪基站以任意虚拟号码向居民发送,虚拟号码可以是一个手机号码,也可以冒充110、运营商及银行客服号码。不过,通过伪基站发送短信,只能发送到伪基站周边0.5公里至1公里的范围内。

  防范措施:遇到可疑短信,第一时间拨打银行官方客服热线确认真伪。认准银行官方网址,遇到手机银行升级、积分兑换之类的短信时,需认真核对短信中的网址。妥善保管个人私密信息,不要点击不明链接,不要将个人信息(身份证号、账号、手机号码、密码和短信验证码等)告知他人或通过非正规网站录入。发现账户异常,立即致电银行客服了解情况,口头挂失银行卡。

   骗局二让你手机中毒后窃取账户资金

  案例:林女士到银行反映其账户资金被盗,并表示未收到交易验证短信及账户变动短信提醒。银行工作人员查询发现,银行当天有向林女士发送多条账户变动短信,林女士通过电信运营商营业厅打印通话详单,发现自己的手机在事发期间有20多条短信被转发给外地的一个手机号,其中包括交易验证短信和账户变动提醒短信,自己却一无所知。

  后来,林女士才想起,事发前几日她收到微信朋友圈同学发的照片,当时点击了“提示安装”,安装后未发生异常,就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没想到过了几天,查询账户余额时发现账户资金被盗。

  分析:不法分子会通过各种社交媒体、短信、聊天工具、二维码等途径传播“木马病毒”,持卡人一旦点击,木马病毒就会收集客户账户信息,屏蔽并截取交易验证短信后转发至不法分子手机上,进而通过银行身份验证盗取客户资金。

  防范措施:使用手机终端时,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压缩包、图片和二维码等,避免手机终端被植入木马病毒。若已点击不明链接等,需请专业人士对手机进行病毒查杀。及时修改账户密码与电子渠道密码,并前往网点将账户进行永久挂失,重新开立新账户。

   骗局三网购后“店家”要求办理退款

  案例:陈小姐网购了一件衣服,几分钟后接到“店家”电话,告知因交易失效需办理退款,并提供了一个“客服QQ号”。陈小姐加了QQ号后与“客服”沟通,根据其提供的“退款链接”进入一个网站,按照“客服”提示输入了银行卡等个人信息,在收到手机交易验证码时未仔细核对信息便在电脑上输入。之后陈小姐并未收到退款,而且再也联系不上那个“客服”。陈小姐立即查询账户余额,发现账户资金已被不法分子转走。

  分析: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得客户网购信息,以退款为由,通过电话联系客户,要求客户加其聊天工具,并点击其提供的“钓鱼网站”链接。客户输入账户等个人信息,在未仔细核对短信内容的情况下,把手机验证码告知不法分子,最终导致资金被盗。

  防范措施:网购时要认清官方渠道,不要轻易点击非正规途径提供的网络链接,避免进入“钓鱼网站”。在收到手机交易验证码时,仔细核对短信中的业务类型、交易金额是否正确。多家榕城银行提醒说,任何客服工作人员都不会向持卡人索要交易验证码,如有索要均为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