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募捐信息真实性难辨 专家:缺乏相应监管措施

28.03.2016  11:59

  2016年初,男网友扮“知乎女神童瑶”诈捐15万;2015年,19岁的女子杨某利用天津港爆炸事件,捏造其父是爆炸事故受害者的虚假消息,骗取网民捐款近10万元……

  在微博、微信朋友圈里,网友们经常看到一些求助帖,内容大多是关于众筹募捐医疗费用,并配有求助人图片和文章,同时还标注着筹集善款金额和时间,点击捐款链接,即可通过网上支付工具参与捐款——这些发端于网络社交平台的公益募捐,只需动动手指,人人都可以成为公益的发起者和参与者。

  然而,因为互联网传播的隐蔽性,网友很难判断信息的来源与真实性,这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空间。

  近日,记者走访网友、专家,探讨如何更好地对网络募捐进行监管,让爱心更安心。

   公益众筹:随手就捐了

  近日,一条标题为《爸妈,我不想死,儿子还要为你们尽孝道》的众筹项目在平潭朋友圈持续发酵,引发广大网友的关注。

  这一众筹项目的帮助对象是被确诊为肾上腺肿瘤转移双肺的患者占孝雄。通过微信“轻松筹”项目加线下的爱心涌动,首日便筹得6万多元治病款,不到48个小时,20万元的众筹目标达成。

  “我第一时间对帖子的内容进行了核实,实地去了他们家。”3月14日,率先对此事进行跟踪报道的平潭时报记者冯发说,能在这么短时间内筹集到善款,依赖于网络传播的广泛、快速。

  平潭草根公益组织“马家军”也参与了这次募捐活动。据介绍,该公益组织也曾在社交网络平台发起类似众筹募捐项目,多数涉及大病救助。该公益组织相关负责人郭国耀对记者说,在发布项目前会仔细核实受捐者的信息是否真实,同时确保将爱心善款送达受捐人手中。

  网友“小草”说,网络众筹募捐很方便,而且确实帮助了一些人,有时捐5元、10元,随手就捐了。

  “现在刷朋友圈都可以看到一些众筹公益募捐的项目,下面还附着照片、求助人电话等信息,但有时看到是朋友转发,也没去核实信息真实性,就捐款了。”网友“Byron”则表示。

   专家:缺乏相应监管措施

  “传统的募捐做法,一方面需要具有公募资质的机构来支撑,一方面需要大量推广征集募捐,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很难做到。”腾讯公益负责人陈一冰表示,互联网可以去除中间环节,高效打通公益活动的发起、参与、执行、发布、监管的整个链条。在这种去中心化的开放平台下,相当于人人都是一个“自公益”的发起者。

  据“融美众筹系统”发布的《2016中国互联网众筹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全国有354家众筹平台,目前303家正常运营。所谓公益众筹,是指发起人在网上发起众筹项目,在设定的时长内筹集到目标金额则项目视为成功,可拿走资金开始公益事项,一旦失败,资金则会退给出资人。

  目前,公益众筹主要通过两种平台实现。一种是综合类公益众筹平台,如“轻松筹”、“众筹网”等;一种是专业类公益众筹平台,如“积善之家”、 “新公益”等。

  福州一家公益组织相关负责人说,由于网上求助者信息不透明,募资金额难查验,资金用途不公开,诈骗缺乏法律追责依据,导致“公益众筹”成为法外之地。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慈善研究院院长王振耀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公益众筹专业平台,如腾讯乐捐、淘宝众筹等都做得非常好,很多国外机构来学习。一些个人发起的求助公益众筹,因缺乏相对有效的监管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林焱对记者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利用网络平台便利性发起的公益众筹项目帮助了很多人,这是一件好事。同时,目前网络公益募捐项目缺乏相应的监管措施,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这就要求负责公益众筹的平台认真核实信息的真实度,并且要将所有的捐助款的去向和用途公之于众,保证所有过程公开透明,让广大网友放心。”林焱如是说。记者 林先昌 实习生 王昱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