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管控 需“疏”“导”有方

07.07.2016  17:22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由中国互联网协会、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及其安全报告(2016)》显示,2015年中国境内活跃的手机网民数量更是高达7.8亿。伴随着网民数量的激增,网络信息呈现出了繁杂的特点,前所未有的信息爆炸对我国互联网生态建设是一道从未有过的“难题”。

  管控网络信息,需防止网络“愤青”的情绪化言论“泛滥成灾”。一个在网络上言语过激的“愤青”,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只是一个温文尔雅的男士,或是一个贤淑端庄的女子。互联网的匿名性、隐蔽性一方面可能给与了言论更充分的自由,另一方面也可能触发了部分网民的劣性。面对各类突发事件,网络愤青往往以跟帖、转帖、发表小短文的形式发布大量的情绪化言论。这些缺乏根据的情绪化言论,显然不仅无益于事件解决,甚至于可能损害与事件相关的个人或群体利益,并且严重破坏了我们清朗的网络生态。

  管控网络信息,需防止断章取义的片面言论“漫天飞舞”。无论是网络论坛,还是在微信朋友圈,断章取义的片面言论总是屡见不鲜。更为让人不解的是,这样的一些片面言论往往还有着众多“粉丝”追捧。并不断对其转载,为其叫好。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自媒体,之所以传播这些断章取义的片面言论,客观上可能是因为缺乏必要的采访调查;主观上可能是为博人眼球,赚取点击量。当然,也不乏少数不法分子故意造谣生事。对于这些损人利己的片面言论我们应当坚决予以抵制。

  信息疏通,政府要让网络信息运行开上“阳光轨道”。习总书记说“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因此干部要学会做网上工作。要让信息运行开上“阳光轨道”,政府首先要及时、全面、准确做好信息发布。从03年的“非典”与08年的“5.12大地震”,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政府对信息及时、全面、精准发布的重要性。在03年“非典”事件中,因为适逢两会,政府为确保两会顺利进行,同时害怕造成民众恐慌,在信息传达上采取拖延隐瞒的策略。不仅造成网络谣言满天飞,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同时也妨碍了事件的及时有效解决。当政府部门做出调整,打通信息沟通渠道之后,我们才最终战胜了“非典”。08年的“5.12大地震”,政府一开始就十分重视信息的及时、全面、准确传播。因而,即使面对如此重大的自然灾害,我们仍然能够迅速做好灾后救援与重建。

  要让信息运行开上“阳光轨道”,政府还要做好网络信息的规范管理。引导网民文明用语、文明跟帖、文明转载,传递网络正能量。对于网络上的不当言论不能长期听之任之,对于谣言的制造者、传播者建立必要的追踪惩戒机制。

  信息导引,法律要让网民自觉养成“边界意识”。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是要让“”无处不在。法律,不仅要在现实生活中“制定框架”,同时也要在虚拟网络中“建构边界”。法律要想让网民自觉养成“边界意识”,首先必须健全有关法律法规,确保网民在网络活动中有法可依;其次,必须做好互联网普法宣传,确保网民尽快树立法治思维;最后必须对照法律法规严格执法,确保法律威严得以维护。

  面对复杂的网络信息环境,我们不只需要政府与法律的疏导,还必须呼吁网民养成独立思考与判断的态度。尽管每个网民自身的知识储备与构成各不相同,我们也不可能在提升网民个人素质上做到立竿见影。但帮助引导广大网民树立独立思考与判断的态度,能够对不良网络信息进行有效过滤,共同维护建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环境。(浦城县委文明办 吴利武)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