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的亲情如何弥补?

14.03.2016  17:11

  在沙县,有6万人在外经营小吃,留下6000多名留守儿童,他们最缺的是亲情——

  新学期开学前3天,吴小小(化名)的父母再次远去北京,那里有他们经营多年的沙县小吃店。

  父母又出远门了,吴小小似乎早已习惯,没有眼泪,没有悲伤,只是默默地拿起生活用品,住进集镇上舅舅家里。

  2月23日,是新学期开学的日子。

  沙县高砂中心小学门口的LED屏上,依然滚动着“热烈祝贺我校四年级(1)班吴小小同学在全县特航模运动会上取得个人第5名”的一则喜报。

  吴小小站在LED屏下,目不转睛地看上一阵子,然后脸上露出天真的笑容。

  一个孩子的世界

  对父母的离开,吴小小真的已经习惯了吗?

  朱世兰老师是吴小小的班主任,又是结对帮扶的“爱心爸爸”。他告诉笔者,吴小小和所有留守儿童一样,永远无法习惯父母的离开,他们只是无奈。

  吴小小是沙县高砂镇端溪村人,自他懂事起,父母就去北京经营小吃,吴小小就寄养在舅舅家里。

  吴小小告诉笔者,每年暑假,他到北京和父母生活一段时间。但只是在店里看着父母忙,也说不上多少话。有时,他就帮帮忙。

  朱世兰在吴小小三年级时接的班。朱老师回忆,吴小小很机灵,就是上课经常走神,有时心情会很低落。“那是留守儿童想念父母最明显的表现。

  这时候,朱世兰就会带着吴小小到学校亲情室,让他打电话跟父母通话。朱老师说,一打电话,一看视频,吴小小眼泪总是“哗哗”地流。不过之后,他的心情能好上很长一段时间。

  朱老师经常和吴小小打乒乓球,还鼓励吴小小参加乡村少年宫的航模兴趣小组。朱老师说,多参加活动,孩子的注意力就能够转移。

  朱老师挺欣慰,吴小小过去成绩总在及格线上徘徊,现在已经是班里的优秀生。

   一个村的转变

  高砂镇冲厚村全村520多户2300多人口,是远近闻名的“教育村”。全村出了1名博士后,6名硕士,还有不少大学生。

  冲厚人重视教育,这其间有了一番波折。村支书胡启胜对村民观念的转变深有感受。

  胡启胜告诉笔者,上世纪90年代初,全村一半以上村民外出经营小吃,村里只有老人和孩子。

  近几年,村民意识到教育问题的严重性,几乎每家每户都至少留下一个大人照顾孩子。

  胡启胜算了一笔账:开小吃店,家里少去一个人,每月得花5000元左右雇一个小工,一年就少赚6万多元。

  胡启胜说,这么大的村,真正父母都不在的留守儿童不到20人。村里有三兄妹,父母相继因病去世。在村两委和村民的帮助下,三兄妹没人失学。老大已经上大学,老二老三都在高、初中学习。

  其他乡村,如果父母都出远门,怎么办?朱世兰老师说,还有我们这些“爱心爸爸”“爱心妈妈”。一个镇的爱心

  费凡应该是沙县全县3000多名“爱心妈妈”中最年轻的一个。

  费凡2014年研究生毕业后,就分配在高砂镇党镇办,还兼文化服务中心、妇联等工作。在高砂镇工作久了,她主动到学校“领养”了2名留守儿童。

  费凡说,她为孩子们买了学习用品,有空就陪他们聊天。因为家在三明,还想着周末带她们去三明玩。

  过去,镇文化服务中心只是对大人开放。现在,高砂镇文化服务中心每天上班延长到傍晚19时,增加儿童书籍,开通亲情视频,举办各种活动。这些事,很多是费凡在做。

  在高砂中心小学,笔者看到了一块全国妇联、教育部、中央文明办颁发的“全国基层示范儿童之家”牌匾。校长乐广吉告诉笔者,许多家长选择把孩子寄宿在学校,学校成了留守儿童第二个家。

  这几年,高砂镇政府为学校配备洗衣房、洗澡房、开水房,建立亲情室、阅览室、心理健康咨询室、活动室、卫生室等,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为留守孩提供服务。学校卫生室没有专门医务人员,但卫生院医生轮流值班,只要学生有需要,值班医生24小时随时到校服务。

  乐广吉介绍说,学校在留守学生生日当天,老师会为他送去一张生日卡片,学校食堂会备一份生日午餐、红领巾校园广播也会献上一首生日歌……这些虽然无法代替父母的爱,但至少可以使他们得到弥补,感到温暖。

  在高砂镇205国道上,有一条“爱心路”。龙江、渔珠两个村的90多名留守孩每天都要横穿205国道上学、回家,存在安全隐患。当地政府、公安、公路等单位多方联动,专门修建一条2米多宽的道路,设置道路标识,由老师护送,已经坚持10多年。

  2011年开始,高砂镇党委、政府争取平安人寿保险泉州支公司在高砂设立“优秀留守儿童”奖学金,每年对有进步的留守儿童进行奖励。每年六一儿童节,这家公司都有20多名员工来到高砂,给孩子们带来远方的关爱。

   采访后记

  用爱为缺失的亲情补出一片晴空

  采访时,一名留守儿童说了这么一件事:有一天刚洗完澡,就情不自禁地叫了声“妈妈,帮我洗衣服”。说完才意识到,爸爸妈妈远在海南。

  正如朱世兰老师说的,留守儿童永远无法习惯父母的离开,他们只是无奈。

  今年初,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健全法律法规和制度机制,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加大关爱保护力度,逐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安全、健康、受教育等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沙县高砂镇党委、政府、学校、社会所做的一切,有着可圈可点的经验。

  不过,真正要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冲厚村村民思想的转变,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为了孩子健康成长,舍弃一时的经济利益,得到的会远比失去的多。

  第一读者手记

  给留守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留守孩是当下全国的普遍现象。随着经济活跃、地区差异,外出务工、创业流激增,留守孩管理、教育、生活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一些地方甚至由此产生了一些恶性事件。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如何让缺失的亲情不至成为社会的隐忧?如何让留守的孩子跨过这道亲情缺失的沟坎,健康成长?沙县县、乡、村、校合力通过社会关爱留守孩子,弥补亲情缺失,这一做法值得推广。

  编者认为,除此之外,还应当努力净化社会环境,做好校内外教育环境整治,特别是重视治理校外“三厅”和网络等游乐设施,避免留守孩子沉溺于不健康的游乐生活方式,避免留守孩子被不健康的社会风气污染,同时要对留守孩子有针对性地开展热爱乡土、感恩父母等亲情活动,让留守孩子更深切地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感受到亲情的可贵,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健康地成长。(王长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