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传统竹编喜箩技艺申请市级非遗 编花靠记忆

23.02.2016  11:04

  福州新闻网2月23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吴康乐 通讯员 黄燕云 欧有志 文/摄)2月20日、21日在花海公园举行的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上,代表长乐市的传统竹编喜箩让人眼前一亮,这项技艺的传承人是长乐吴航街道东关村的李绍龙。

  李绍龙在东关村专门开了一家传统竹编喜箩作坊。他透露,春节这段时间,他们一直忙着给这项手工技艺申请福州市级非遗。

  民间视喜箩为吉祥物,又叫福箩、红箩,属于福州地区传统竹编实用品和工艺品,福州方言“”与“”谐音,有稳重、老成、长久之意,故在各种喜庆场合,经常把喜箩当作器具或礼品。

  在李绍龙的作坊里,他随便从陈列架上拿起一个5件套,告诉记者这个寓意五代同堂,讲究的人家办喜事时会用到这样的一套喜箩。现在还有很多人购买小喜箩用于装水果、糖果、坚果等,过年时摆在家中既喜庆又好看。

  作坊内的老师傅黄铿旺拥有50多年制作喜箩的经验,选竹、破竹、编花、捆边、串边、上漆……喜箩的制作工序要20多道。每一道工序,黄铿旺都一丝不苟。

  编喜箩先要将断好的竹子破开,刮除竹节间的凸痕,用刮刀将竹篾刮薄,薄到0.2毫米方能使用。

  接下来就是坯的制作过程,这是竹编喜箩最复杂也最讲究的一环,坯最后呈现出喜箩上面的花样。李绍龙介绍,编花要把竹篾按经纬编制。

  编花无法打草稿,错一步就必须拆了再编,完全靠记忆和熟练。

  喜箩分三层,第一层是坯,第二层是套,最外面的是眼,坯、套、眼都编好后,要按尺寸裁剪好,将三层套在一起,用边甲固定好。边甲的外层用竹青,里层用竹黄。然后压实整平,再用藤条捆边,捆完边用竹篾串边。

  最后一道工序是上漆。喜箩上漆要上5道,第一道红漆必须稀、薄、透、匀。第二道则是将红漆与黑漆按比例混合,呈暗红色,将喜箩刷均匀,接下来还要刷三道漆。上过这5道漆的喜箩不会褪色,使用时间长了依然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