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色产业打造“水美城市” 把握绿色发展闽北脉搏

08.08.2018  10:30

  分散的林地、土地,原本只能作为资源,不到收获期无法变现。然而,在南平首创“生态银行”试点之一的顺昌,林农通过向县林木收储中心抵押林权申请贷款,盘活手中资源,解决融资难题。

  近年来,南平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创造性地提出七大绿色产业发展理念,打造山、水、城于一体的“水美城市”等形式,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努力实现以绿色为生命线的高质量发展。

   找准绿色产业突破口

  “购买的蔬果可追溯源头,健康有保障!”家住福州的邱霞女士常从建瓯预订新鲜蔬果,买的就是放心。

  近年来,农业大市建瓯以科技为引领,建成集生产管理、专家咨询、远程诊断、产品追溯、产品推介为一体的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管理体系,不仅促进了规模化发展,还提升了产品质量。目前,全市蔬菜种植面积35.2万亩,蔬菜总产量64万吨以上,年销售收入15.5亿元。未来,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将全面覆盖到当地40多家龙头企业。“温控大棚内运用水肥一体化作业,总控室开关一开,操作全靠智能小助手来完成。”科技特派员朱国兴边操作边介绍。

  农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仅是南平发展绿色产业的突破口之一。2017年,南平提出发展现代绿色农业、旅游、健康养生、生物、数字信息、先进制造、文化创意等七大绿色产业。“七大绿色产业的提出,是对原有产业结构的再梳理。”南平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南平已确定重点支撑项目294项,总投资2030亿元,将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为培育一批低碳、绿色、环保的新兴产业,南平以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不断融合七大绿色产业发展。去年12月,南平举办首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激发绿色发展新动能,开创全域旅游新局面。如今,一系列旅游业提升项目积极推进。在邵武和平古镇,紧扣“旅游+文创”思路,景区提出和平“”的核心文化主题,通过布置“和老爷带你回家”旅游体验动线,塑造全体系旅游文创街区,打造古镇保护与开发升级版。

  产业创新融合,不断整合智力、人才、资源,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加大与央企合作力度,提升整体竞争力。目前,国家中药标准化项目建设单位承天集团与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将在光泽建设中国中药(福建)产业园,打造中药资源、中药饮片生产和种植、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代煎、中药配送五大中心,形成中药控股在福建的全产业链布局。

   水美带动城兴

  南平境内水系发达,每个县、市至少一条,有的多达两三条河流穿城而过,人均水资源8900立方米,位居全省第一,是全国人均的4倍。如何立足资源禀赋,做活水文章?

  2016年下半年,南平率先提出“水美城市”发展理念,并于2017年实施全域推进。

  “玉屏桥—水东桥段(西岸)”是延平区最先启动建设的路段。在建设过程中,保持原有的滨水岸线不变,在沿江一线规划绿化景观、亲水错落平台、观光车道、风雨跑道、自然树池景观休闲平台、滨水湿地景观空间等场所。如今,段内小水门公园成为南平“水美城市”示范段,还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原本破旧的码头能变成如此漂亮的小公园,以前想都不敢想。”在亲水平台练太极拳的张阿姨不无感叹地说。

  “‘水美城市’建设就是以水系治理为纽带,不断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品质、带动城市经营发展。”南平市水利局局长林飞说,南平创新建设理念,主张以水为带、以水为脉,让河流、岸线、景观、道路、文化遗产与城市设施自然衔接,邀请国内一流规划设计单位参与项目规划设计,高层次高标准规划项目。全市首批“水美城市”项目12个,总投资300亿元,大部分采取PPP或PPP+EPC模式建设,引进社会资本和联合体融资建设及运营,截至5月底,已完成投资87.52亿元。

  流域治理、配套提升,不仅改善滨河地块居住环境,而且促进产业融合,打造出“商、居、文、游”一体的水岸经济模式。

  建瓯下水南开发区是建瓯运用自有资金投入1.2亿元先行建设的水美城市项目,包含1.35公里防洪堤、1.4公里江滨大道及景观提升工程。

  水美城市项目快速推进,形成了“山水环抱、移步易景”的生态家园,打造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滨河生态地产发展模式。未来,南平还将通过“水美城市”建设,开发滨水休闲游、城市观光游、水上夜游、体育健身游等一批符合各地特色的旅游新产品,打造文旅综合体等新业态,满足市民与游客个性化、多样化需求。(记者 郑雨萱 通讯员 林梦琳 魏剑生 詹国兵 刘建飞)

【责任编辑: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