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化成腐败重灾区 银杏树出厂数千元落地五万

26.08.2014  11:18

一棵“超级银杏”,出厂价几千元,落地价5万元。据报道,河北某地政府招标的一个绿化项目,放弃本地产的几百元一棵的杨树不用,从南方引入胸径40厘米左右的大银杏,出厂成本数千元,长途跋涉落地后,每棵树的费用高达5万元。

不少网民认为,“绿色腐败”近年来愈演愈烈,主要缘于缺乏公开透明的操作和有效监督。网民呼吁,不仅要严惩都市花草中暗藏的“绿化贪官”,更要在制度上设防,将权力置于阳光下和笼子里,让“绿色腐败”无处遁形。

市政绿化成“肥肉

不少网民纷纷表示,如“超级银杏”般的“绿化大手笔”,并非只在“河北某地”上演“不都这样吗?我们这里路两边的树,去年秋天种上,今年春节过后又挖掉,然后又种上。”网民“舞低杨柳雪”说“一棵树苗苗很便宜,通过官府种下却贵了N倍……”网民“阿拉伐是真主”说“我们这边外环路,好好的绿化,去搞个什么改造提升,花了一大笔钱,也没见什么效果,反而道路坑坑洼洼没人管。

缘何会有这样的“绿化大手笔”?“做市政绿化是块肥肉。只要能拿到项目就能赚钱。”网民“Y -K erw in”一语道破。

网民“战旗本尊”指出“剥开这一绿化腐败循环的初始链条,便不难发现,置身绿化买卖市场游戏规则的各路人马,他们的规划、得失、政绩、利益,其实都捆绑在绿化买卖中,自然就有错乱而失序的权力授予方式。

源于制度“不设防

为何城市绿化建设成了腐败重灾区?网民“徐剑锋”分析称,“超级银杏”滋生腐败,源于暗箱操作。在一些城市,尽管并不缺少项目招投标等制度,但由于银杏个体差异大、价格界定难、专业栽种强,而且绿化系统的高度封闭性,使得供求信息处于不对称状态。换句话讲,由于银杏从购买到栽种再到管理,大部分信息不公开、操作不透明,加之制衡失守“猫鼠合谋”,绿化乱象丛生也就可想而知。

网民“堂吉伟德”说,核实绿化腐败其实并不难,高得离谱的绿化成本都有明确的“花草成本”,如果连旁观者都感觉价格泡沫过大令人匪夷所思,专业监管和审计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加上招投标等程序把关,按理说要想腐败并不容易,但这些程序却都成了摆设。

网民“陈广江”表示,权力运行的整个过程都缺乏公开透明和有效监督的制度机制,无论是源头上还是过程中都存在绿化腐败的环境和条件。“不设防”的制度只能激发和释放部分官员的私欲,进而恶化权力运行的环境,各地曝出的绿化腐败案或许只是冰山一角。

权力须置阳光下

对于业已现形的“绿色贪腐”,网民呼吁必须彻查。网民“蓝子”说,应让美丽工程背后滋生的腐败问题无处藏身,使都市花草中暗藏的“绿化贪官”及时受到严惩。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也是医治‘绿化奢侈病’的良方。”网民“陈广江”说,遏制绿化腐败,要靠制度设防。从根本上讲,要掐住“规划”和“钱袋子”这两个“七寸”,从源头上降低绿化腐败的可能性。最关键的是将权力置于阳光下和笼子里,无论是规划还是经费都要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价格多少、花在哪里、是否合理等要形成一个公开透明的制度机制。工程施工、苗木采购、种植验收等也要纳入公开和监督范畴,并鼓励市民参与和舆论监督,让“绿色腐败”无处遁形。(记者 张小洁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