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传统婚礼披上“文明嫁衣”
一场“面子上过得去”的婚礼,究竟要花多少钱?当前一些地方天价彩礼、奢侈浪费大操大办、人情攀比、拜金盛行、道德滑坡等问题突出,不但成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绊脚石,而且影响了群众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素养,影响婚姻家庭和谐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一笔笔“冤枉钱”,最终都转嫁到父母身上。除了攀比心理作祟,不理性的消费也是婚庆中的“流行病”。何时举行婚礼、婚宴档次多高,都无法决定未来婚姻幸福,最重要的是双方感情真挚且彼此信任,还有勤俭持家的默契。举办婚宴要量力而行,这既是对节俭美德的一种呼唤,同时,从敬老的角度出发,年轻人要学会自力更生。一场提倡简约、文明的婚礼仪式,同样可以为婚礼增添浓重的喜庆色彩,还能给新人留下铭刻内心的深刻记忆,为一个新家庭的成立与成长开启好彩头,也能为家庭乃至社会的文明和谐发挥有效的推动作用。
结婚是人生之大事,这是社会关注度极高的一个话题。近年来,许多地方,特别是落后的地区,频频爆出天价彩礼“万紫千红一片绿”“三斤二两一动不动”,导致一些人因婚致贫,甚至结个婚背了好多债。彩礼的多少似乎代表显示新娘的价值,而不根据实际条件量力而行,把婚姻货币化,感情物质化,在一些地区蔓延开来。这些婚俗中的陋习不但给群众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也败坏了社风民风,破坏了婚俗的喜庆氛围,让很多群众感到困恼和无奈,这些负面现象显然有违婚俗的初衷与目的,与文明社会格格不入,必须下力气予以坚决整治。
今年5月,民政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开展对天价彩礼、铺张浪费、低俗婚闹、随礼攀比等不正之风的整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助力脱贫攻坚,推进社会风气好转。早在此之前,中央和地方都为改革婚俗陋习、倡导文明婚俗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不少农村地区通过建立红白理事会、完善乡规民约等多样的方式,对婚礼习俗作出了硬性的规定,并实行强有力的约束,为婚俗披上文明的外衣。从实践效果来看,对婚俗陋习的革除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欢迎和拥护,群众的经济压力得到有效缓解,社会风气为之一新,证明移风易俗深得民心民意。
婚丧嫁娶存在的陋习,并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想要移风易俗,这是一个社会系统性工程,而且是一个长期过程,首先需要思想观念上的改变,需要我们的地方党政部门的干部,广大的公务人员必须要起到带头作用,以身示范,这样慢慢自上而下的传播这种风气,刹住这股不正之风。同时,也需要各方面力量的支持,特别是要探索和形成符合现代文明标准,又具有地方特色文化气息的婚俗礼仪,让健康的婚俗礼仪成为社会新时尚,为促进社风民风的优化作出应有贡献。(鼓楼区委文明办报送 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