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重走崎岖路:“不平衡的平庸增长”

12.10.2014  01:02

欧元区曾经的“经济火车头”德国陷入衰退困境、中国经济面临结构改革的严峻挑战、美联储货币政策行将退出、新兴市场经济增长乏力,“不平衡”、“平庸”等特征,构成了2014年全球经济新图景。201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年会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试图探寻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

IMF对于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态度总体偏悲观,强调了无论对于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结构改革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的重要性。IMF首席经济学家奥利维亚 布兰扎德(Olivier Blanchard)在年会期间表示,各国需跳出空念“结构改革”的咒语,尽快识别哪些结构改革是最需要的,哪些结构改革在政策上最为可行,并切实落实下去。

对于中国经济,IMF总体给出了偏乐观的判断,认为增速放缓应被视作是“健康”的迹象,是中国推进结构改革、为了经济实现未来长远可持续发展所作出的必要牺牲,但IMF同时也指出中国经济在这一轮调整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包括房地产市场下滑过快、影子银行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等,同时,IMF还强调了中国经济对于周边以及全球经济的影响,指出部分国家和地区可能成为中国经济潜在风险的“受害者”。

本次年会期间,另一大热议焦点是中国经济总量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在今年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经济第一大国,由此再度引发了新一轮关于IMF成员国份额投票权改革的讨论。中国目前在IMF的投票权不到4%,而美国则拥有15%的绝对控制权,对此,拉加德再次呼吁美国国会尽快通过2010年提出的改革方案,并强调IMF未来改革的方向是让投票权与各成员国的经济地位和实力相匹配。

世界经济重走崎岖路:“不平衡的平庸增长

在阔别金融危机6年后,全球经济似乎再度陷入困境。IMF年会期间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今明两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下调至3.3%和3.8%,这一轮的全球经济状况被IMF认为是处于不平衡的状态。

所谓不平衡,指的不仅是发展阶段不同的经济体之间差异较大,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集团中的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增长也处于不一致的状态。

拉加德表示,IMF将今明两年的世界经济增长率分别下调至3.3%和3.8%,这一下调的背后反映了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内部各个国家之间经济增长的不平衡。

对于发达经济体,很明显经济复苏由美国和英国驱动,同时欧元区和日本增长落后,”IMF总裁拉加德在9日的记者会上说,“在新兴市场国家中,中国的经济增长虽然放缓但依然强劲,印度的经济好于预期,同时巴西和俄罗斯放缓明显。

拉加德指出,目前全球经济增长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差别很大,这其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尤其引人注目,但同时也令埃博拉病毒爆发变得更具威胁,因为可能“危害”这些正在复苏中的经济。

除了不平衡以外,拉加德甚至用“平庸”来形容这一轮的全球经济增长,因为在全球范围内,经济增长鲜有亮点。

IMF指出,目前威胁全球经济增长主要有几大风险,首先,各国货币政策节奏的不一致,将引起国际间货币流动的加剧,从而使得对外部风险抵御能力较差的国家,如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甚至经济体系遭受冲击,其次,在乌克兰、中东、北非等地区持续不断的地缘政治风险,也将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

IMF认为,各国必须继续将提高实际和潜在增长率作为一项首要任务。发达经济体为加快增长,需要继续通过货币政策提供支持,同时以适当的步伐和结构实施财政调整,达到既有助于当前复苏、也有利于长期增长的目标。

在一些经济体,增加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既能在短期内支持需求,又能在中期内促进潜在产出。

对于新兴市场,在必要时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支持增长的空间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所不同,但在面临外部脆弱性的国家,这种空间有限。发达经济体以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普遍迫切需要实施结构改革,以提高增长潜力或保持增长可持续性。

中国经济何去何从:放缓应视为“健康” 警惕风险外溢

关于中国经济的讨论是本次年会期间的一大热点,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对此IMF的总体判断偏乐观,IMF首席经济学家奥利维亚 布兰扎德(Olivier Blanchard)表示,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应被视作是“健康”的进展。

维持该组织今年7月份做出的对中国经济增长今明两年的预测:2014年全年经济增速7.4%,2015年经济增速7.1%。

报告指出,在中国,经济增长在2014年依然将维持较为强劲的7.4%的增速,主要得益于更高的基建投入、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措施以及社会福利住房项目以及改善的净出口状况。

到2015年,随着银行和非银行部门的信贷增长的放缓,投资将放缓,同时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将延续,经济增长将趋缓至7.1%的更为可持续的增长水平。

尽管房地产和信贷繁荣已经结束,但中国得以维持高速增长,”布兰扎德在记者会现场表示,“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再平衡的过程将暗示略微趋缓的增长,但这必须被看做是健康的发展。

IMF指出,结构改革应该继续着眼于降低短期脆弱性并提高中期增长,中国的改革将主要集中在金融部门、国有企业以及地方政府。

回顾今年上半年的经济运行状况,IMF认为,2014年第一季度,由于出口增长下降以及中国的内需降温,使得亚太大多数地区经济增长出现了放缓。但这一地区的经济在包括中国在内的新的支持活动的刺激下,在第二季度出现明显反弹。

在谈到中国以及外部国家和地区所面临的风险时,IMF认为,房地产市场价格超过预期的大幅下滑可能带来额外的风险。该机构指出,中国国内已经出现对于房地产市场出现剧烈下滑的担忧。

IMF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对于新兴市场国家的影响依然举足轻重。报告提出,“亚太经济增长将主要由内需所驱动,基于依然向好的金融状况以及劳工市场,但同时随着发达经济体以及中国经济的增长,该地区的出口增长同时也有望维持强劲。

IMF研究部副主管鲁帕达塔古普塔(Rupa Duttagupta)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在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中依然扮演重要角色。

即使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考虑到中国经济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之大,因此即便是小幅的经济增速下滑,也将在未来对新兴市场增速带来显著影响。” 达塔古普塔说。

报告指出,如果中国方面的需求放缓,将给全球其他地区经济带来潜在风险。例如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大宗商品出口将受到外部需求减弱的影响,这一影响包括可能发生在中国的比预期下滑更大的投资活动。此外,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经济增长,将受到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放缓,尤其是中国的影响,将给这一地区带来持久的风险,尤其是对于严重依赖大宗商品出口的国家来说,影响则更大。

份额改革何时了:中国话语权有望提升

近几年的IMF世行年会,份额和投票权改革成了绕不开的话题,此次年会上,该话题被进一步引起重视。

根据IMF官方数据库数据统计,截至2014年,以购买力平价衡量的中国经济总量已达到17.63万亿美元,超过美国17.42万亿美元的水平,成为全球经济第一大国。

然而与此经济地位所不相称的是:中国在IMF各成员国中的投票权仅有可怜的不到4%的水平,远少于美国15%的拥有绝对控制权的投票权。

这一问题不仅为中国所关注,也引起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广泛关注,9日在拉加德记者会上,一位来自法新社的记者便提出为何中国在IMF的投票权与中国在全球的经济地位不相称。

对此,拉加德回答称,IMF从2010年便提出份额改革方案,该方案主要目的是根据目前全球经济格局的重新划分,进一步增加新兴市场国家的话语权,但该方案遭到美国国会的反对,直到目前仍迟迟得不到通过,IMF对此已发出最后通牒,称如果在2014年底美国国会依然不予通过,将通过其他方式来推进这一改革。

但拉加德同时强调称,份额改革应该以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待,不应只关注某个具体国家,总体而言,IMF未来的改革是朝着投票权与经济地位更为协调一致的方向努力。

IMF副总裁朱民在上月参加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指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在IMF所占股权还会不断地上升,最终会打破美国的垄断地位。(腾讯财经 纪振宇 发自华盛顿)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
军地领导在福州检查指导征兵体检工作
  8月3日,副省长、省征兵领导小组副组长王金福,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