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经济透视:硅谷人瞄上“新硬件”

26.01.2016  16:59

  在美国,“新硬件”这一概念眼下正在悄然兴起。在加州硅谷的奇点大学,每个周末都会举行小型的创业者与投资方交流活动,场地分里外间。外间是新硬件的展示,如无人驾驶飞机、3D打印机等;里间是会场,学生等创业者讲述他们的奇思妙想。当地居民像挑白菜一样选项目,经过提问认为有发展前景的,当场就拍板投资。因此,学生进门前可能是“穷光蛋”,出门就可能变成大富翁。

  “新硬件”现象目前在美国西海岸较为普遍,在东海岸的麻省理工学院的媒体实验室等地也常见。所谓“新硬件”,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主板、显示器等硬件,而是一种产业形态,主要以软件技术、互联网和大数据为基础,以极客和创客等草根创业者为参与主体,在风险投资支持下,利用3D打印、DIY等形式,创造高附加值的“新硬件”。“新硬件”的兴起,从另一个侧面表明,风险投资已经不局限于纳斯达克,而成了民众至少是硅谷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通过上述方式融资,“新硬件”获得了发展的必要资金支持,显露出了创新和创业的活力,美国人称其为“新工业革命”。不过,“新硬件”是否匹配“新工业革命”的美誉,进而引领一个时代的发展,现在还不能下这样的结论。

  事实上,美国在高科技与制造业结合方面有三种不同的趋势。最早是政府提出的“再工业化”,主要以增加就业为目的。由于制造业的回归没能给美国带来就业的明显增加,导致政界与坚持自动化的产业界意见分歧,这一趋势在2012年受挫后式微。随后在2013年登场的就是“新硬件”趋势,它代表硅谷和高科技人士“侵入”制造业的意向,主要以克里斯·安德森的《创客:新工业革命》为代表。这两种趋势其实都主张高科技制造,“新硬件”对“再工业化”的主要修正在于以高就业替代自动化,同时引入硅谷的风险投资。尽管“新硬件”趋势风生水起,其影响已经不止于美国,但在美国本土,工业界开始聚集在“工业互联网”的旗下,成为目前的主流趋势,反映出产业界与新技术结合的意向。企业家们希望工业互联网到2030年能实现15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

  工业互联网作为美国的主流趋势,在三个方面不同于“新硬件”:一是与硅谷技术决定经济的思路相反,工业互联网更倾向经济决定技术;二是更多强调产业投资而不是风险投资;三是与“新硬件”强调创造新价值相比,更强调削减成本,提高效率。

  客观地说,“新硬件”尚不太可能产生全球性影响,这主要是各国比较优势不同。目前,美国在原创性信息技术方面难以被超越和取代,而德国的创新重点则是在工业技术上。此外,美国有风险投资体制等制度保证,例如纳斯达克的退市制度等。从这个角度看,要想复制美国的“新硬件”,还需要配有相应的“环境硬件”。

  《 人民日报 》( 2016年01月26日 2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