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平潭步入“双区”时代

28.05.2015  20:22

  中新社福建分社-福建新闻网报道

  福建新闻网福州5月28日电 (记者 罗钦文)随着福建自贸试验区平潭片区今年4月21日挂牌运行,平潭这个中国第五大岛的开放开发步入了“双区”时代。

  一个是大陆唯一的对台综合实验区,一个是福建自贸试验区的三个片区之一。“自贸区”叠加“实验区”,驱动平潭深化改革创新、加快开放开发,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

  来自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今年前4个月,平潭新签约产业项目21个、总投资302亿元人民币;新增外资企业63家,同比增长2.15倍,总投资7.7亿美元。

  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官员表示,在“自贸区+实验区”的叠加效应下,前来考察投资的境内外企业呈井喷;新产业项目的集聚、外商投资的抢滩,得益于各项投资便利措施的拉动。

  2013年底,平潭即在福建率先启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由此,平潭率先实施投资体制改革“2.0版”,开通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项目审批“快车道”,在全国率先实施“一表申请、一口受理、一证一码、一章审批”综合服务模式,推动行政审批阳光化。

  改革前,平潭企业设立涉及前置审批事项共227项;改革后,仅15项。平潭成为了全国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时限最短的区域。

  在平潭自贸片区内,率先对台企试行“台商协会总担保制度”,首推商事主体名称“自助查重、自主选用”,率先试行企业联络地址登记制等一批改革创新举措的实施,更是加速外商投资便利化,激发了投资主体的创业热情。

  率先入驻平潭片区、计划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总部经济的平潭中诺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玉鼎认为,尽管平潭尚处于起步期,综合实验区和自贸区双重政策叠加,还是给平潭带来不可复制的发展优势。

  目前,平潭“实验区+自贸区”两区叠加的优势突出:既有综合实验区的一套特殊体制机制安排,又有自贸区所赋予的制度创新试验平台;既有可复制的创新经验探索,又有独创的对台融合政策。

  2009年7月建立综合实验区以来,平潭一直致力于探索两岸合作新模式,建设两岸共同家园。而已经对外公布的福建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亦可见,平潭片区的未来发展定位落子于建设两岸共同家园和国际旅游岛。

  “双区”并驾齐驱,加速平潭向“两岸共同家园”迈进。最为显著的一例,就是台车入闽进入常态化运行轨道。

  2014年4月11日,台湾进香团车辆在平潭换牌入闽;今年4月16日,两部台湾货车从平潭入闽;今年5月19日,7辆台湾小轿车驶下“丽娜轮”、开上平潭口岸。台车入闽常态化,使两岸人员往来、经贸互动更为便利,“台胞第二生活圈”进一步形成。

  根据福建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平潭片区的建设将着力于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推动航运自由化,建设国际旅游岛,培育平潭开放开发新优势。

  有专家认为,自贸区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实验区进一步加快开放开发;而实验区的政策环境,为自贸区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双区”的“双核引擎”将不断助推平潭加快开放开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