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带动“暖经济” “泉州造”羽绒服在南方城市销量增长50%

26.01.2016  12:28

  本报讯 (记者 许雅玲)受寒冷天气影响,冬款鞋服销售成为推动零售业增长的引擎。昨日,记者从泉州羽绒服生产量最大的晋江获悉,截至今年1月25日,“泉州造”羽绒服在南方城市的销量同比增长50%以上。

  这几天,冷空气挟着雨雪汹涌来袭,让市民着实体会了一把冬天的感觉。不过,这股号称“超级寒潮”的冷空气,却让不少泉州鞋服企业乐开了花。“今年以来,我们的保暖冲锋衣、棉鞋、羽绒服销量都很好。”据泉州晋江明伟鞋服有限公司负责人洪先生介绍,该企业今年1月1日至22日,冬款鞋服的零售额同比增长不少,尤其是华东、江浙一带。其中,长沙同比增长82%,合肥同比增长51%,杭州同比增长18%。泉州鞋服企业乐登是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企业,旗下拥有三大知名户外品牌。该公司负责人陈先生告诉记者,今年,保暖冲锋衣、羽绒服、登山鞋等冬款鞋服销量回暖,同比增长30%。“北方城市同期销量基本同往年持平,南方城市销量增长不少。”

  此外,寒冷天气也有助于鞋服生产商“去库存”。作为泉州本土纺织业的代表企业之一,晋江龙峰纺织有限公司在2010年创建了“国家羽绒服及休闲运动面料产品开发基地”。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年初至今,羽绒服销量同比增长10%,对“去库存”有所帮助。据悉,冬装面料的购进周期、生产周期比较长,一般都是提前半年开始生产,现在想要追加订单已经来不及了。今年泉州入冬迟,冬款鞋服前期卖得不怎么样,库存数量比较大。“超级寒潮”的到来,对生产商“去库存”有一定推动作用。

   相关新闻:

   寒潮天热经济 保暖用品走俏

  本报讯 (记者王丽虹)连日的低温天让许多市民体会了一把寒冬的感觉。不过,这股号称是“超级寒潮”的冷空气,却给不少商家带来了商机。近日记者走访发现,随着冷空气的强势来袭,此前不受待见的羽绒服一下成了抢手货;平常感觉“没必要”的电暖器,也成了不少家庭的必需品;送餐、跑腿服务也需求增加。

   羽绒服销量抬头 积压货有了“出口”

  记者走访发现,中心市区中山路、南俊路的许多服装店,都将保暖的羽绒服、毛呢大衣摆在店内最显眼位置,打完折后一件差不多五六百元。市民谢女士前日中午下班后直奔服装店,挑了一件羽绒服和两件毛衣。“这几年泉州的冬天都不太冷,家里厚衣服很少,这两天降温太厉害,赶紧来买两件御寒。”买单后,她直接穿上羽绒服离开。

  在中山路经营女装店的陈先生,今年入冬时进了一批羽绒服,但销量一直不佳,直到上周明显降温,销量才开始增多。“最近几天,羽绒服卖得比之前好多了,之前一天才卖两三件,现在一天能卖十几件。”他说,不只是羽绒服,毛呢大衣、羊毛衣销量也都增加了,趁着这股寒潮,积压了一个冬天的羽绒服终于有了“出口”。

   取暖家电热销 防寒小商品走俏

  不仅是御寒的衣物,各类保暖产品最近也十分热销。昨日,在温陵南路苏宁电器店内,市民王先生购买了一台350元的暖风机。销售人员介绍,由于天气寒冷,最近销量最佳的就是暖风机、电热扇等取暖小家电,销量比平时翻了几番。

  “前几天在网上买了两台小型取暖机,一台才48元。”市民汪小姐前日收到取暖机后,一台带到单位放在脚边,一台放在书房,“使用电脑的时候,再也不会觉得两脚冷飕飕了。”

  不仅电暖器热销,这几天暖手袋、暖身贴等防寒小商品销量也上升不少。在中山路一家饰品店,店主介绍,暖身贴一包从8元到十几元不等,一天能卖几十包,暖手袋一天也能卖出二三十个。

   天冷催热跑腿帮 汤锅餐饮“沾光”

  室外寒意浓浓,于是“叫外卖”成了一些市民解决吃饭问题的佳选。记者了解到,中心市区部分餐饮店的外卖数量比平时增加了三成。“这几天天太冷,不想出门,用手机APP叫外卖很方便。”在中心市区一家外贸公司工作的石女士说,同事们最近基本都叫外卖,只需多付两三元配送费就行了。

  严师傅是一家外卖网站的配送员,他告诉记者,最近几天外卖订单增加了三成左右,每天都要忙到晚上9点多,中午也只能抽十几分钟吃饭,一天有12个小时都在路上跑。除了送餐,也有不少人订饮料、蛋糕、水果等。“上个月有时一天跑不到十单,最近一天能跑近二十单。”

  寒潮天里,人们聚会更喜欢吃些汤锅、火锅等热饮食品,不仅美味,还能保暖。前日晚餐时分,涂门街一家火锅店人气火爆,店员们忙得不可开交。负责人介绍,近来生意很好,火锅人均消费就几十元,大骨汤锅、羊肉汤锅等销量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