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法治从这里走来㉒ | 执行《经济政策决议案》,打破封锁,盘活苏区对外贸易

27.09.2021  21:01

发动群众,打破封锁

1929年3月,朱德、毛泽东率领红四军进入闽西,开辟红色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

1929年6月19日,毛泽东在龙岩留影  左至右为:朱良才、谭政、毛泽东、陈毅

为了扼杀红色政权,国民党政府除了在军事上开展“会剿”,还制定了《闽省封锁推进法》,对苏区实行经济封锁,阻止苏区与外界的商品流通,妄图使根据地军民“无粒米勺水之接济”。

中央苏区450多万人口,再加上几万人的红军部队,每年需从白区购进数千吨物资,包括军事器材、卫生器械、医药、食盐、煤油等生活物资。由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苏区所需物资严重紧缺,所生产出的土纸、木材、烟丝也卖不出去,这一连串的问题困扰着中央苏区的军民。

虽然物资严重紧缺,但苏区军民也想出了不少办法。有的妇女将食盐装进布袋,捆在肚子上,伪装成孕妇把盐带进苏区。储潭乡采办站还在渔民的帮助下,把西药装在密封的水箱里,系上麻绳放在船底下拖行,逃过敌人的检查。

潘冬子给游击队送盐(《闪闪的红星》剧照)

保护商户,促进流通

1930年3月18日至24日,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龙岩县城召开,会议通过了《经济政策决议案》。

决议案首先提出要保护纸、木、烟的流通,设法输往白区,吸引苏区以外的商人。同时规定各级政府“要切实保护纸、木、烟来往,不准扣留没收;要保护外来客商,不准向其筹款,以免外商裹足不前;各级政府要经常召集纸、木、烟商人开会,讨论输出办法,并说明政府保护的意义,叫他们去招徕外商;由政府出护照,保护纸、木、烟商人货品出口,但反动者例外;要组织纸、木、烟贩卖合作社经营输出。

苏维埃中华贸易公司介绍信

决议案第二章指出:“要维持盐、布、糖、洋油、药材等外来必需品的输入。要求各地政府切实保护商店,维持自由买卖,政府不予规定物价,或自由没收商品等;各级政府经常召集商民会议,鼓动商人办货,并为商人解决困难问题;不可没收商业资本。

决议案还对调节粮食的产销出台举措:“禁止米粮输出白色区域,但赤色区域内仍要流通;缺少粮食的地方可以组织合作社,向白色区域买米。”规定各级政府“要经常召集米商米贩开会,讨论采米办法,不得限定米价。

决议案中同时提出“要确定商人条例,保护商人买卖;保存现金维持市面的流通;限制纸票发行;取缔牙人制度等。

贸易兴旺,苏区兴盛

经济政策决议案》的出台,对苏区的对外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调动了根据地内外商人的经商积极性,活跃了苏区境内外的商品交流,也有力支援革命战争,改善苏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

当时中央苏区“每年买进食盐价值约九百万元,布每年买进价值约六百万元”。毛泽东在瑞金沙洲坝“全苏二大”的报告中指出: “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发展苏区的对外贸易,以苏区多余的生产品(谷米、钨砂、木材、烟、纸等)与白区的工业品(食盐、布匹、洋油等)实行交换,是发展国民经济的枢纽。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融媒体资讯中心

福建新闻广播

联合推出百集历史印象志

共和国法治从这里走来


追寻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闽西苏区如何孕育了红色法治

创造了我党法治建设史上的诸多第一

成为共和国的“法治摇篮

听一声霹雳破混沌

看血染红旗铸法魂

... ...

  责任编辑:罗晓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