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到中游更奋楫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定力和决心

24.12.2021  21:01

    “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做强经济基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多边主义,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越是形势复杂,越要站稳脚跟,保持“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沉稳和耐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一系列精准务实部署,保持战略定力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高质量发展的定力和决心愈加坚定。

  稳中求进:挑战中保持战略定力

  隆冬清晨,四川剑阁县“剑门印象”东西部协作电商中心一派火热的景象。

  来自当地30类特色农产品正在打包装车,一天内将运往杭州及周边城市居民的餐桌。通过“互联网+实体”,2021年剑阁县已累计销售土特产品6480万元。这一年,打通物流瓶颈,构筑电商平台,脱贫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稳步推进。

  “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成为主线,贯穿始终。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为中国经济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

  “”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我国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消费市场、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2020年成为第一大外资流入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

  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9.8%;1至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207万人,超过全年预期目标;前11个月,我国吸收外资突破1万亿元,超过2020年全年总量。

  “”的举措更加精准——

  “稳预期要稳经济、稳产业。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扎实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推动工业经济运行振作起来。更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大对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精准支持,夯实经济发展根基。”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说,要用好投资政策和消费政策工具,实施好即将出台的扩大内需战略纲要。

  闯关夺隘: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审视中国经济,既要看“”,也要观“”;要看到来之不易的成绩,也不可轻视新征程上的风险与挑战。

  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的三重压力。

  是压力,也是动力。从高速增长阶段到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越是承压越向前,在闯关夺隘中不断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

  聚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面临的压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的部署。

  “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一系列部署既确保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也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操作性。

  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也是托住就业基本盘、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抓手。

  “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样部署。

  这是中央部署在地方的生动实践——近日,粤港澳大湾区首个专精特新产业园——广州开发区专精特新产业园正式启动。航空轮胎动力学大科学装置、百济神州生物岛创新中心、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86个项目同日竣工。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产业园虽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却见证广州经开区和北京经开区一南一北两个国家级经开区的“牵手”。产业区内,京广协同创新中心将助力培养成就一批具有“京腔”和“广味”的企业共同成长。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强健经济毛细血管。近期对外发布的《“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推动形成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既要把“蛋糕”做大做好,也要把“蛋糕”切好分好。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作出了精当阐述和务实部署,为新起点上推动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提供指南。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判断和部署,我国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蹄疾步稳。

  抢开新局:苦干实干中构建新发展格局

  冬至,东海之滨的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一片热闹的施工场景。

  这里,总投资超过20亿元的上海碧博生物CDMO(合同研发生产)平台临港二期项目正在抓紧建设,计划2022年底建成单罐3万升的大规模哺乳动物细胞生产线,填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化中的空白地带。

  “受益于临港新片区的改革创新,我们的一期项目建设只用了147天,而国际同类项目一般要一年半左右,这样的速度给了我们很大信心。”碧博生物首席运营官李慧说。

  既要正视现实困难,又要把握多重机遇。2021年收官在即,2022年即将到来,很多部门、很多地方抢抓机遇谋开局。

  ——政策精准发力。全面降准之后,人民银行再次发布公告,从12月7日起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今年四季度发行的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将在今年底明年初使用,与明年发行的专项债形成“1+1>2”叠加效应。

  ——动能加速转换。深圳与中芯国际、恩智浦半导体等企业签约,持续发力集成电路产业;重庆出台专项规划,“十四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剑指万亿元……

  “2022年将是‘吐故纳新’的关键之年,疫情的阴霾将逐渐消散,新旧动能将迎来转换,新业态、新结构和新增长点有望持续蓄势聚力。”中国社科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俞林说。

  ——循环更加畅通。最近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提出不断提高政策的统一性、规则的一致性、执行的协同性,以统一大市场集聚资源、推动增长、激励创新、优化分工、促进竞争。

  扬长板、补短板,扩内需、稳外需。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中国经济巨轮穿越风浪,向着新的蔚蓝水域稳健前进。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