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解码中国经济冷暖:全年GDP实现6.5%没问题
新华网北京11月14日电 随着2016年冬季的临近,中国经济也开始步入“收官季”。不过,与寒冷的温度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一些持续回落的关键指标开始“逆转”,呈现回暖趋势,向外界传递“中国信心”。
在14日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对10月数据解读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明显改善,下一阶段通货膨胀的压力不会明显上升,完成全年GDP目标没有问题。
大蒜等个别商品大涨构不成通胀
近几个月以来,在“蒜你狠”等“带头大哥”的引领下,一些商品的物价出现快速上涨。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的数据也显示,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下降0.1%,同比上涨2.1%,这是继今年6月以来,CPI同比增速再度上返至2%以上。有分析人士认为,贷款增速维持高位,叠加农产品价格的一路飙涨,以及房价上涨的逐步传导,明年的通胀压力将明显增加。
对此,毛盛勇表示,下一阶段CPI的涨幅能够控制在合理的水平,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不会明显上升。
在毛盛勇看来,大蒜的价格上涨主要是供需失衡和资金炒作两大主因。但他认为:“这是短期的价格上涨,而且是个别商品的价格上涨,构不成通货膨胀。”
毛盛勇还从消费品的几大构成进一步解释:从食品价格来看,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十几年丰产丰收,当前粮食价格仍是稳中略降,这实际上为价格稳定运行提供了一个好的条件;从工业消费品看,在生产领域PPI价格的传导作用下,当前处于温和或者小幅上涨的趋势,但工业品总体供过于求的局面短期不会改变,所以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并不大。从服务品看,在人工成本继续上升,一些服务领域价格改革措施出台推进的过程中,可能会推高一些服务品的价格,但综合起来看,这些新涨价或者价格上涨的条件,不会有明显的大幅度上升。
此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国际因素也有利于CPI保持稳定。
“10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实际上这就为价格的基本稳定运行提供一个政策上的有利条件。”毛盛勇说,从国际因素来看,当前国际经济仍在深度调整,国际经济处在略复苏的状态。国际贸易尽管8月份出现了一些小幅回升,但总体比较低迷。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今年已经经历了比较大幅的上涨,在这样一种增长的大背景下,明年大宗商品的价格再继续大幅上涨的概率比较小。
GDP实现6.5%以上的目标没有问题
10月发布的多项经济数据,向外界释放中国经济的定心丸。除了先行指标PMI比9月份大幅提高了0.8个百分点之外,与CPI同日公布的10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1.2%,环比上涨0.7%。这是PPI继9月结束同比连续54个月下降的态势之后,同比增速再度上涨,且涨幅比9月的0.1%上升了1.1个百分点。此外,环比涨幅也比9月扩大0.2个百分点,透露出更多暖意。
毛盛勇用“四个平稳”和“四个改善”八个字来概括10月经济运行的特征。
他对数据解读认为,生产、需求、就业总体平稳,利润增势平稳。供求关系及经济结构继续改善,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明显改善,第三产业的投资增速大大高于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内部一些高技术、装备制造、代表转型升级领域的投资的增速快于整体投资增速。市场预期明显改善,市场主体在不断增加,新业态增长较快。
“从前三季度来看,经济平稳运行的态势在巩固,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经济运行的积极因素还在不断积累,总的看这种大的趋势在四季度不会有明显改变。”毛盛勇说,全年GDP实现6.5%以上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对于PPI的“逆转”,毛盛勇表示,从短期来看,工业品价格的上升,既有需求回暖的因素,也有去产能、减量化生产的供给方面的因素。需求面在回暖,去产能的效果也在显现。这是一个产量减少、供给量减少,同时需求增加的结果,并不是从短期来看它的产品产量也会增加,但如果PPI或者说工业品价格持续上涨的话,企业的利润就会增加,企业利润增加了,企业就会增加投入,企业产品产量就会增加,这有利于保持工业增速的稳定。
10月份,在一系列组合政策持续作用下,国民经济延续了三季度以来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生产需求基本平稳,就业形势稳中有好,市场供求有所改善,“三去一降一补”成效不断显现,新动能加快成长,积极因素继续增加。不过,“国际国内环境还比较错综复杂,面临的一些两难、多难的问题还比较多,经济企稳的基础还不很牢固。所以下一步还要继续加大工作落实力度,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毛盛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