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贤纪念馆成了文化传承点 闽清古为今用让礼乐文化活起来
福州新闻网5月12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陈滨峰 欧阳进权)5月3日上午,闽清县实验小学暖心国学班上课,地点不在教室,而在闽清县陈祥道陈旸纪念馆,语文老师池雪清以“遇见最美的你——千家诗”为主题,领着四年级1班的学生们诵读6首古诗。学生陈湘怡说,他们不定期来这里,在礼乐文化浓厚的纪念馆里,诵读古诗词更有意境。
这是纪念馆将礼乐文化古为今用的一个缩影。
小学生穿越古代课堂
纪念馆坐落在闽清县城南山之麓,始建于宋代,2001年重修,是为纪念北宋陈祥道和陈旸两兄弟而建,陈祥道1042年、陈旸1068年生于闽清县宣政里漈上(今云龙乡际上村)。纪念馆大门门联“棣萼(dì è意喻兄弟)一门双理学,梅溪千古两先生”,由书法家赵玉林所书,潇洒遒劲,原句由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慕名游二陈故宅时所书题。
纪念馆不仅是一处造型典雅的建筑胜景,更是一座底蕴深厚的文化殿堂。位于纪念馆右侧的闽清县实验小学近水楼台,在这里开设国学课,除了课标要求的以外,学校每学期让学生朗诵30首经典诗词。朗诵、写字与期末考试一并纳入语文课成绩中。学生们身着汉服,端坐在纪念馆朗诵,场景穿越到了古代。学生陈冠宇说,朗诵经典让他受益匪浅。
除了开设国学课,这里常年向群众免费开放,不时吸引游客前来一游。
纪念馆一楼大厅的玻璃柜里保存着《礼书》《乐书》全套影印本,两部巨著清乾隆年间被收入《四库全书》,2008年被国家文化部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予以重点保护。
“陈祥道编纂的《礼书》与陈旸编纂的《乐书》,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两颗璀璨的明珠。”闽清县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闽清一中原校长陈诸安说,两部巨著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研究我国礼学发展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我国古代音乐的重要文献,更是研究我国礼乐文化发展史的珍贵资料。
闽清实验小学开设国学课。
今年打造五大文化基地
翻开巨著,《礼书》共150卷,图文并茂,对古代礼制诠释详尽,还配870幅图加以形象说明。清华大学的研究发现,陈祥道《礼书》与司马光《书仪》、朱熹《仪礼经传通解》共同代表了宋代礼学的最高研究水平。《乐书》共200卷,是世界第一部音乐百科全书,比德国1732年出版的西洋最早的音乐百科全书《音乐辞典》还早600多年,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朵奇葩。陈旸还是我国古代八大音乐名人之一,北京天坛公园神乐署显祐殿里立有陈旸铜像供人们瞻仰。
古为今用集中在纪念馆二楼礼乐演出厅,舞台上立有一套仿古编钟,用于演出配乐。塔庄人黄敬衡今年82岁,是闽清二中退休高级教师,他所在的闽清闽剧票友团30多人不定期在此演出(左图),曲目包括结合民间传统乐器和编钟编排的《茉莉花》和《八月桂花香》,参演的还有当地瓷乡艺术团。
今年初,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通知,其中提出要展现中国礼乐文化的内涵与源流。基于“二陈”的文化贡献,闽清县今年将加大力度传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礼乐文化,提升市民素质,助力福州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县直多部门分别在纪念馆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文化教育、干部修养教育、平安建设和志愿者服务五个基地,结合“陈贤良与皇帝辩宝”“陈贤良拜石得渠”等民间传颂故事编排表演曲目,推动开发礼乐文化陶瓷文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