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举办影像纪实展见证国民党最后一次大撤退

18.06.2014  11:54

    

    作为国民党最后一次从大陆大规模撤退,大陈岛撤退已过去近一甲子的时光。

    由台“文化部”主办的“岛屿、码头、新故乡:大陈岛撤退影像纪实”,昨天上午在台北中正纪念堂开展,一张张灰暗的老照片是由当年“中央社”记者冒死拍摄而来,见证了大时代背景下普通老百姓的悲欢离合。约50位台湾大陈人参加开幕式,他们通过影像重温那段离乡背井的艰苦岁月。

     “交通部长”会讲浙江话,“部会”首长中唯一

    叶匡时忆儿时大陈新村生活点滴

    台“交通部长”叶匡时应邀出席影像展览开幕式,很多人都有点诧异,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因为他是大陈人的后裔,也是目前唯一懂浙江台州话的台当局“部会”首长。

    时光回到59年前,1955年1月,解放军一举攻克大陈岛北方的屏障一江山岛,盘踞在大陈岛的国民党军队见大势已去,决定撤出岛上所有军民。同年2月,在美国第七舰队的护航下,有1.4万多名大陈居民被分批运往台湾,其中便有叶匡时的母亲。他们被称为“大陈义胞”,先在基隆停留两周后,又陆续分发到宜兰、高雄、屏东、花莲等县市,在当地的大陈或一江新村居住。

    叶匡时的父亲是浙江温岭人,1949年便来台,1955年在安置“大陈义胞”时结识了另一半,也就是叶匡时的母亲。叶匡时说,他从小居住的大陈新村约有1000户人,是全台大陈岛居民最多的聚集地,整个村子都讲台州话。他念小学时,学生大部分来自大陈新村,同学们都用台州话聊天,但老师听不懂,于是学校下令,禁止在校时使用方言。

    台“文化部长”龙应台表示,提到台湾的语言,人们就会想到闽南话、客家话、“国语”、原住民语言,其实还有一群会讲台州话的同胞。当年在一声令下,全村人连根拔起,没有选择地全部撤退到台湾,之后散落在各地。“他们所承受的家国、命运之痛,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龙应台说,自己的历史自己去疼爱、自己去诠释,期盼通过影像展建构民众集体记忆,唤起人们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认同。

     昔日最反共的“大陈义胞”,今日常回家看看

    “家毕竟是家,永远也不会忘怀

    一脸茫然的大人、天真无邪的儿童、满目疮痍的土地……大陈岛撤退前后,“中央社”记者在战火中冒死拍出这些珍贵的画面,这近百张照片通过“大陈采风”、“远离家园”、“码头接送情”、“台湾新故乡”等单元呈现,将展出到7月16日。

    一个个标语带着大家回到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情愿抛弃家庭跟着蒋‘总统’走”、“蒋经国先生是人民的保姆”、“反攻第一、军事第一,我们要打回大陆”,这些标语吸引着观众驻足观看。照片中的儿童也让人印象深刻,有的微笑、有的瞌睡、有的做鬼脸,他们完全不懂时局的紧张,天真无邪的画面让人心生怜悯之情。

    龙应台也发布“寻人启事”,希望能找到当时拍摄照片的摄影记者、照片中的小孩。话音刚落,参加开幕式的嘉宾张春法,因找到自己3岁时的照片而兴奋不已,他当时是趴在哥哥身上而被拍到。

    展出的也有最近几年拍的照片,其中一张是浙江象山县副县长赴台拜访大陈乡亲,并邀他们回乡看看。“大陈义胞”本是岛内最反共的一群,但在两岸大交流的背景下,他们也选择两岸和解。出席开幕式的李毅民老伯,5岁时自大陈岛来到台湾,最近一二十年来已回故乡多次,在他看来,家毕竟是家,永远也不会忘怀。与50多年前相比,大陈岛的发展不可同日而语,他以身为大陈人而自豪。

    叶匡时透露,10年前他曾陪母亲回到大陈岛,当时两岸还未直航,他觉得千里迢迢;如今两岸直航,可直飞离大陈岛不远的宁波,而“中远之星”客轮又开通基隆—台州航线,更加缩短了母亲的回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