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国家紧急医学救援(福建)队!招之即战,守门又守人

12.03.2020  14:30

  他们,参建武汉首批方舱医院——武昌方舱医院,在冷雨寒夜中顶住巨大压力完成医院开舱接诊。

  他们,转战汉阳方舱医院,全程参与院感防控等关键环节,成为确保方舱医院安全运行的中坚力量。

  他们,是驰援湖北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福建)队的31人。

  虽然这支队伍是驰援湖北的福建医疗队当中人数最少的一支,但却是目前为止我省集结最快,同时也是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中第一批抵达武汉并首批展开移动医院的一支。

   急字当头 星夜兼程驰援武汉

  紧急医学救援,顾名思义就是在紧急突发状况下第一时间提供最快速的救援。

  2月3日18时许,福建省立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钱欣接到医院领导的紧急电话:“即刻集结,你任领队,用最快的速度驰援武汉!

  这个指示除了目的地,救援任务和作战时限均尚未明确。但钱欣没有迟疑,他一边根据医院指示安排通知队员们整装备,一边在心里拟定作战计划。不到3小时,队员们完成集结,跟随7辆大型移动医疗救援车雨夜出征。

  经过1000多公里路程的长途跋涉、20小时星夜兼程抵达武汉。队员们来不及休整即接到任务——前往即将开舱的武昌方舱医院。

  这次挑战前所未有。

  “既往的方舱医院主要是在部队里面,在创伤、野外救治方面发挥大作用。在传染病疫情防控时设置方舱医院,在全球都是首创。”钱欣说。

  队员们克服困难,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合理地划分区域、设置医患通道,安置移动医疗救援设备。

  5日深夜,武昌方舱医院开舱。已经连续3天“没睡过超过三个小时觉”的队员们,迎来首个夜班。

  “那时候气温应该没到5摄氏度,雨一直在下,非常寒冷。我和队友石松长、何进椅、陈刚被分配在露天的帐篷里进行预检分诊。登记的时候,我的手指僵硬,根本不听使唤。接收身份证、登记、分诊、递送……没有片刻停歇。”队员周晓芬回忆道。

  除了预检,队员们还主动冲进雨中帮助搀扶老年患者,协助提行李、推轮椅。冷雨中,被打湿的防护服贴在身上,模糊的护目镜下,大家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滴。

   重担压肩 实现“五个零”目标

  经过开舱初期的艰难,武昌方舱医院很快进入有序运行状态。4天后,救援队转战汉阳方舱医院。

  汉阳方舱医院最大规模可同时容纳1000名患者。在这里,队员们迎接的挑战是如何确保“零感染”。

  “要确保非患者的‘零感染’,我们关键在守好门,守好人。”被任命为汉阳方舱医院临时党委会委员、副院长的钱欣说。

  如何守好门?队员陈玉芳举例:“在实地勘察地形之后,我们发现汉阳方舱医院所在地,车辆停放在一楼广场,人们要走楼梯上到二楼再入舱。所以,我们将整个方舱医院合理地划分出污染区、潜在污染区、清洁区,明确了运送医护人员的公交车必须停在一楼清洁区,医护人员步行上到二楼再入舱。

  合理分区还不够,在预检分检这一关,队员们都有双“火眼金睛”。

  “刚开始方舱医院只收治轻型病人,我们按照要求,要快速区分病人是轻型还是重型。”队员何进椅说,“后来,按照‘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要求,我们在快速甄别的基础上,将所有病人都先收进来,但是按照不同类型安排在不同的病区。然后迅速按照流程通知二线班、专家组,让病人经过他们确认后交给转运团队负责转运,让病人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救治。

  方舱医院的院感防控是在边开舱、边收病人当中完成。医护、安防、保洁、管理人员因为专业不同、知识体系不同,同样缺乏传染病防治专业知识,同样心怀恐惧。救援队如何守住门,还要守住人?

  “我们全流程参与院感防控过程,包括相关人员入舱前的岗前培训,进出舱督导、监控和协助。”钱欣说。出入舱时的培训和协助,主要是按照规范流程指导相关人员严格做好防护,并从头到脚仔细检查过关。督导则是要在舱内对医护人员和病人来回巡查,如果发现医护人员的防护用品破损、口罩松脱,要立即请他们退出舱外重新做好防护再入舱。同时,确保病人全程戴口罩,定时更换。

  在汉阳方舱医院工作以来,队员们累计收治患者逾千人,预检方舱医院入院患者400多人,先后诊疗管理床位数600多张,日均感控督导出入舱工作人员600多人次。

  一个多月的工作,救援队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安全生产零事故、进驻人员零投诉、治愈人员零复发的“五个零”目标,圆满完成阶段性任务。

  8日下午,随着汉阳方舱医院休舱,救援队原地待命,队员们开始盘点防护物资和药品,消毒清理医院内部环境。

  “他们是刚毅、善良、有担当的一群人,是谦逊、宽容、专业的一群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长、省急救中心主任、省立医院副院长陈锋评价道,“疫情不退,我们坚守。最黑暗的时候已经过去,我们和武汉人民一起迎来曙光。”(福建日报记者 储白珊 福建卫生报记者 林颖)

【责任编辑: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