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好“安全带”谨防“双节”腐败

15.09.2014  18:32

  中秋、国庆双节将至,原本是阖家团圆、其乐融融的美好节日,却被一些人选作趁机送人情、拉关系的“良辰吉日”。公款请客送礼者假借联络情感,把腐败披上合情的外衣,明目张胆,大摇大摆地变相行贿受贿,使原本清正和谐的节日气氛变得污浊不堪。

  夜幕降临,一些私人会所人满为患,一些领导居住的楼前庭院车水马龙,过节了,不向上级领导表示表示或者意思意思,好像自己所谓的情理上过不去,尤其是收受双方的从众心理,也迫使节日行贿受贿变得“惯性”十足,别人都送,如果只有自己不送,唯恐凸显自己目无领导,甚至是大不敬;而对于受贿者而言,“当官不打送礼人”,收礼收惯了,某种程度上与行贿者达成了某种默契,如果突然拒收,会释放某种错误信号。就会坐失一些社会关系和人脉。

  这种节日腐败的“惯性”思维无疑成为了“四风”嚣张蔓延的促进剂,尤其是一些人抱有“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在节日期间,使尽花样百出的变通能事,让反“四风”的正能量尽失,好不容易构筑起来的拒腐堤坝,很可能就会功亏一篑。要想打破节日腐败的惯性,就应该从立新规矩开始。

  今年以来,中央八项规定执行力度不减,教育实践活动卓有成效地深入展开,“四风”问题成为了各地“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高压线”,随着双节的日益临近,节日腐败“惯性”作用不容忽视,福建省纪委明察秋毫,不给腐败留空挡,紧盯中秋、国庆这个重要节点,发信号、用狠劲、出实招,持之以恒毫不停顿地做好纠正“四风”的工作。这既是警钟长鸣,也是系好防止节日腐败“惯性”的“安全带”,让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廉洁奉公的刚正姿态。

  如此紧锣密鼓地反“四风”,必定会让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清正廉洁的党的本色回归,对于扭转党风、政风和社风必然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中央狠刹腐败歪风,福建紧盯中秋、国庆双节,犹如勒紧“安全带”,让节日腐败“惯性”说再见。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国庆佳节概不例外。如何回归传统佳节的本真,不和公款腐败沾边儿?笔者建议买上食材,去父母家,亲手为他们做定制月饼、做一顿家常菜,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享受沟通的快乐,比起冒着被查被捉的危险搞节日腐败安心得多,坦然得多。(李旸)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