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别忽视“坏胆固醇”指标 应控制在1.8以下

21.11.2016  19:39

  福州新闻网11月21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刘玉纯)很多糖尿病患者,在医院的检查中发现了有血管斑块,非常紧张。在近日举行的“世界糖尿病日”活动期间,著名糖尿病专家、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刘礼斌教授表示,糖尿病患者发现自己有斑块,应尽早采取措施将“坏胆固醇”指标控制在1.8以下,以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和支架内再狭窄。

  据刘教授介绍,因为糖尿病患者的慢性高血糖问题,血管壁的内皮表面长年累月受到“糖毒性”伤害,变得“坑坑洼洼”。这样,血液里的“坏胆固醇”就“乘虚而入”,穿过血管壁的内膜的缝隙,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斑块一旦破裂,就可能堵住血管,这也导致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要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出2至4倍。所谓“坏胆固醇”,就是血脂化验单上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临床上大量糖尿病患者说得出自己的血糖是8.0或是9.0,却不知道“坏胆固醇”也需要“达标”。今年发布的ESC欧洲血脂指南指出,有靶器官损伤的糖尿病患者(如蛋白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肾脏损伤等)建议血脂< 1.8 mmol/L(70mg/dL),或者建议LDL-C降低≥50%。刘教授举了个例子,假如一个中年人,患糖尿病5年,通过颈动脉B超或者心脏超声检查,发现在重要的血管壁上有斑块,这时就需要药物干预。“如果这个患者的‘坏胆固醇’是3.5,那么就应该通过药物治疗(如他汀类)将其降低到1.8,原则上越低越好。”刘教授提醒,胆固醇控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糖尿病患者可每隔半年到医院查一次“坏胆固醇”和血管超声,力求血脂“坏胆固醇”低于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