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缉毒精英获习近平接见 获评全国禁毒先进集体

26.06.2015  12:29

  厦门获奖代表载誉归来

  ●全国禁毒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昨日在北京举行

  ●思明禁毒大队和福建海警三支队是100个先进集体中的两个

  )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昨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全国禁毒工作先进集体代表和先进个人。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会见。厦门缉毒工作获得国家级荣誉,思明禁毒大队和福建海警三支队获评全国禁毒工作先进集体。

  全国100个禁毒工作先进集体和100个先进个人受到表彰。思明公安分局局长林少强、福建省厦门海警第三支队政委任立明分别代表两个先进集体领奖。今天凌晨零时许,获奖代表乘机返回厦门,思明公安分局局长林少强在机场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说:“习总书记从鸦片战争讲到现在,讲到毒品对人的危害,这是对禁毒工作的高度重视。参加完此次大会,我感觉身上的担子很重,责任重于泰山,我们今后将继续厉行禁毒,严厉打击。

  据了解,五年来,思明禁毒大队共破获毒品案件211起(其中重特大案件151起,部、省级目标案件15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226人,共缴获毒品53.45公斤。

  福建海警第三支队近几年共查获海上涉毒案件6起,缴获冰毒1494.2千克、摇头丸1131粒、制毒物品493.2公斤。今年4月,该支队侦破走私制毒物品案,缴获麻黄碱493.2公斤,受到公安部、海警局贺电表扬。

  毒战 讲述思明禁毒大队缉毒故事

  肖像

  一名好的侦查员,走在大街上,就得淹没在人群里,平凡、普通,低调得如同一名隐形人。

  5月19日,海沧某酒店后面,路人老汪在徘徊。他的任务,是等候,伏击一名毒贩。

  再过两年多,老汪就退休了。和电视上眼神凌厉的警察不同,老汪皮肤极黑,个头约1.7米,长相憨厚,眼神老实,没人相信他会是个警察。

  穿着普通的T恤西裤,即便在会议室,老汪也会坐在最远的椅子上。禁毒10多年,他习惯把自己放在最不起眼的位置。

  这个团队仅有9人,其中两名领导、两名社区组、一名内勤,侦查员4人,老汪是最老的侦查员。“卖菜的。”有人这样称呼老汪。换上衣服,蹲在菜市场门口,塞根烟在嘴里,老汪完全就是个卖菜的农民工,丝毫引不起别人怀疑。

  一个好的侦查员,走在人群,就得淹没在人群里。“不能帅,不能特别白,必须是大众脸。”禁毒大队副大队长林天祝说,老汪就是这样。

  19日当天,一名叫“小平”的漳州籍男子,准备在厦门出手冰毒,这是一宗大买卖。

  编剧

  有人演农民,有人扮老板。体形高大,戴个金丝边眼镜,白白胖胖,侦查员大李的气场像个老板。“你太谦虚了。”有人夸他。“我又没有胡子,哪里谦虚(牵须)。”对方愣住,惊讶他思维敏捷。恰恰这种应变能力,是侦查员必备的素质。

  正当老汪徘徊时,大李穿着短裤,踩着皮鞋,头戴一顶香港买来的毡帽,扮一名要购买毒品的土豪,坐在酒店旁边的一辆车内。

  当天下雨,民警全部出动。在酒店的一个房间里,老汪的徒弟小李装成马仔,负责提钱,等待命令。

  小李是80后,和老汪差不多高,一样的低调。师徒二人曾借两套保安服,往集美小区门口一站,扮演保安。每当想起这一画面,其他侦查员就笑:太像了!

  老汪、大李、小李的位置,配合三套抓捕方案。第一套,在酒店外面抓捕;第二套,在酒店大堂抓捕;第三套,在酒店房间里抓捕。“行动看灯,车子打双闪,我们就抓。”在一辆跟踪车里,大队长和副大队长守在里面。

  守望

  接下来是等待。等,老汪在路上等,小李在酒店等,大李在车上等。

  毒贩“小平”到了!侦查员发现,“小平”没有开平时的灰色小车,而是自己租用了一辆黑车。

  他并没有直接赶到约定的交易地点。车子从下高速公路开始,过海沧后走思明、到湖里、跨集美,来了一个厦门半日游。所有的侦查员都在耐心等待。成为一名出色的缉毒警察,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蚊子、耗得起时间,毒贩兜圈子是预料之中,但是,等多久是个未知数。“有一次,我们等了两天两夜。”副大队长林天祝想起,2013年中秋节,名叫“阿红”的人准备交易毒品,所有民警放弃休息,从早上守到晚上10点都没有动静,第二天又守一天,直到第三天晚上7点多,阿红才露面,被人赃并获。“最不好等的是楼道,蚊子多,热,不通风,不能发出声音,不然楼道声控的灯会亮。”林天祝说,有时,八九个人关在一个房间里,坐在地板上,一直等,不敢高声说话。

  等着等着,天下起了大雨,老汪躲进路边的屋檐下。

  变局

  “人接到了吗?”在等待的过程,“老板”大李派一名马仔去接“小平”,马仔在电话里大声说:“接到了,接到了,我们现在就过去……

  大李从对话里听出,贩毒人员中,或许有人上了马仔的车。情况有变,他没多说,挂掉电话。事后证明,他的感觉是对的。

  每一起案件都是一部大戏,但剧本瞬息万变。

  绕够了圈子,毒贩“小平”终于肯交易,转到海沧某酒店楼下。可他不进酒店,情况又有变化。抓捕组临时决定,此前设想好的3个抓捕方案全部放弃,改在车里抓捕。

  天下着雨,毒贩“小平”找不到大李,车子不断绕圈。大李下车,一个路过的红衣男子盯着他。他会不会是毒贩暗哨?大李心想,行动要不要取消。

  刚好,目标车辆出现。大李不失老板风度,向“小平”的车辆招手,不耐烦:“还交不交易?”两名贩毒人员上了他的车,小马仔送来冰毒。

  时机成熟,大李发出暗号,七八人冲上,拉下毒贩,瞬间结束战斗。大李转身,按倒其中一个马仔时,毡帽还戴在头上。(海峡导报记者 吕寒伟/文 陈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