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精准扶贫行动: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快试试我去年跟你提过的下党茶。”一进全国人大代表、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党委书记李振生的房间,他便热情相邀。
一年前印在宣传册上的设想,已成现实。
去年两会期间,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的扶贫订制茶园在北京地区首发销售,“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的理念,引得不少代表委员纷纷认购。
李振生介绍,一年时间这项目成效初显:已签订认购协议170多亩,今年可达300亩。下党村民通过这一项目,茶园收入从每亩2400多元增加到6000元,村集体从茶叶加工、包装费、管理费等方面增加收入8万元以上。
作为第一民生工程,脱贫攻坚是硬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节点日益临近,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精准扶贫如何进村入户,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代表委员们纷纷献策。
选对人,扶真贫
去年底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后,我省专门开展了农村扶贫开发对象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五看有没有病人卧在床”,经办人必须走遍辖区所有贫困户,严格按国定、省定标准认定扶贫对象,防治“富人戴帽,穷人落榜”。
代表委员们认为,精准扶贫的首要问题便是搞好精准识别,摸清家底。
如何动态跟踪贫困户的致贫原因、人员变化,是摆在各级党政部门面前的具体问题。詹思禄委员认为,传统的统计方法容易滞后,他建议在扶贫工作中以各级统计局为核心,以村、乡、县为基础,建立精准的扶贫数据库,确保所有精准扶贫统计数据及时、真实,为精准施策打好基础。
尽管各级党政一把手是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但脱贫攻坚更需要统筹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构建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精准扶贫是全社会的责任,企业家应该走在前面。”全国政协委员、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表示,今年他的河仁慈善基金会计划至少在3个省5个村开展帮扶项目,具体的帮扶模式将在人口普查、资源普查、生态普查等一系列调研后确定。
2月,我省“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启动,三年内将推动我省民营企业与300个以上的贫困村结对帮扶。启动仪式上,向企业家们发出号召的,正是全国人大代表、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洪杰。他的企业已经和莆田的两个贫困村签订了帮扶协议。
做对事,补短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将同比增长43.4%。我省也提出,从2016年起,省里每年按上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筹集资金,专项用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代表委员们认为,扶贫资金、社会保障等对口支持不可或缺,而要为摆脱贫困创造全方位、长时期的有利条件,则需要适当加大对贫困地区扶持力度,从教育、交通、医疗、信息网络等各方面改善。
谢荣增委员认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最好办法,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前两年,他所在的石竹山慈善基金会争取到一位企业家支持,捐助150万元为赤溪小学建起新教学楼。这也是该基金会捐助的第一座教学楼。此后,基金会又在老、少、边远贫困山区学校陆续捐助了数十所教学楼,捐助总额达4800多万元。
夏鹏代表发现,当前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不在少数,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农村看病难、看病贵。他建议国家要控制医保中农民自付部分费用增长,同时提升乡村医疗水平。正是在他的建议下,现在宁德市所有的村医都有社保,而且政府为他们办理了医疗责任保险。“小病及时看,也是给贫困打了‘预防针’。”
走对路,断穷根
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李振生代表认为,必须多考虑贫困户的感受,真正激发出他们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脱贫工作才能事半功倍。他自费组织了多批贫困地区的村民到蓉中村,看到曾经贫困的村庄如今彻底变了面貌,贫困村民和基层干部在思想上达成共识,行动上自然也同步。
郭振家委员建议,地方政府要构建农村金融服务的配套机制和体系,着力解决农民“融资难”的问题,还可以发展农民资金互助组织,有效提高基层农户的组织水平,破解农村地区基层服务组织效率低下的难题。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是赤溪脱贫的关键。”来自畲族的钟雪玲代表认为,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很多村民种地还是因陋就简、靠天吃饭,只有选准方向、找准产业,才能找到持续的增收渠道。“精准扶贫就是要为追赶的步子找到合脚的鞋子。”
代表委员们表示,按照“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的要求,只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实行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方略,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大扶贫攻坚力度,脱贫攻坚战,一定能打赢。(福建日报记者 郑璜)
【编辑:陈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