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日:节约一粒粮 我们在行动12

17.10.2014  14:27

福建是全国第三大缺粮省,自给率不足四成,因此,节粮是我省一项长期的工作。福建建立了省长负总责/前提下的/省、市、县三级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坚持一手抓粮食生产和流通,一手抓粮食节约,力争做到温饱不忘饥寒、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在全社会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 

      (蔡立雄 福建省粮食局 政策法规处 处长:对福建省来说 福建省是主要的粮食销区 是全国第三大的缺粮区 我们每年从省外调入的粮食 达到一千多万吨 这些粮食占了我们全省粮食消费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因此 爱粮节粮的活动 对我们省来说 是非常重要的 )   ]]    从省外调粮入闽,如何在储藏过程中节粮减损难度最大,只要稍不注意,很容易导致粮食变质或滴漏洒。位于厦门的这家加工企业,通过建设新型粮仓,从源头上实施散装、散运、散卸、散存,杜绝浪费。     (陈水平 厦门好年东米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这个粮仓是纯低温 //等于稻谷在仓里面冬眠 它不会蜕化//确保我们所有粮食 达到好的质量来储备 用现代化的输送设备 直接输送到加工车间 )      由于粮食是活性的,高温、高湿和虫害是粮食储备最致命的问题,高温使水分转移,高湿会导致霉变,因此,要做好粮食储存和保管工作,就必须推广温控、气控,"绿色"储存等先进储粮技术,降低粮油储存过程中的损失损耗,延缓粮油储存品质劣变。     (蔡育池 中央储备粮泉州直属库 负责人:粮食在储存过程中难免生虫 过去的方式 是利用化学药剂 现在 我们采用充氮 隔绝氧气 使害虫和微生物没有繁殖的机会 这样 //可以有效延缓粮食的变化 过去储存两年的品质 跟我们采用绿色储粮 四年的品质相当 这等于粮食轮换的时间延长了)      目前,相比全国其他省份,福建的粮食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粮食流通、再生产各环节,特别是消费环节中的浪费现象还比较严重,节约一粒粮,看是很小的一个举动,它带来的蝴蝶效应将直接影响我们身边的土地、水和我们生活的地球。  


编辑:张立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