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日】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粮食安全

16.10.2014  18:33

   中国气象网讯 今天(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粮食为人类生命提供必不可少的能量。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产生显著影响,尤其对农业生产影响非常大。我国农业人口多,资源压力大,地域类型复杂、各地气候差异明显等特点,使我国农业成为气候变化影响最敏感的领域之一。气候变化主要通过温度、降水、二氧化碳浓度、极端气候事件等因素直接影响粮食生产,在不同的区域和不同的季节对粮食生产有不同的影响。节约每一颗粮食,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每一颗粮食都关系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

   1. 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地表温度上升会增加农作物的呼吸消耗,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导致作物籽粒灌浆不充分,较高的温度还可能加快农作物的生育进程,甚至中断或终止作物的正常生育过程,严重影响着作物的产量。同时,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大气温度升高,从而带来的作物病、虫、草害的增加也直接影响到作物健康良性的生长。

   2.影响农作物生长环境

  气候变化促使地表温度升高,从而导致土壤微生物活性提升,加速了土壤有机质和氮的流失,造成土壤退化、侵蚀、盐渍化的现象时有发生,削弱了农业生态系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区域热量条件的改变影响着全球水循环过程,改变了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的格局,增加了洪涝、干旱等降水极端事件的发生。同时,全球气候的极端变化引发的低温冷害、热害等气候灾害也时有发生。

   3. 影响农作物种植规律

  全球的气候变化加快了部分受影响区域内原有作物的生育进程,缩短了生育期,减弱了抵御气候波动的能力。特别是我国华东地区的大麦、小麦和油菜等作物,该地区种植的作物品种大多是早熟品种,随着冬季气候的变暖,作物越冬期也相应的缩短,作物返青拔节的时间也随着气候的变暖而提前,从而减弱了植株的抗寒能力,造成了作物更易遭受冻害的侵袭,作物产量受到严重损害,这为我国种植制度的调整提出新挑战。

   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有利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气温上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区域热量条件改变等直接影响作物生长的外部环境发生着细微的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作物的生长。从作物生长需求的环境条件而言,气候变暖使低温冷害等灾害减少、作物春季物候期提前、种植期延长、生长期内的热量充足,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作物的生长,有利于粮食的生产。

  全球气候变化造成我国区域热量条件的改变,这使得我国农业生产格局和种植模式也发生着变化,适宜作物种植和多熟种植的北界已明显北移,南方的水稻品种逐渐向北方扩展,冬小麦种植北界北移西扩,使我国水稻、玉米的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全国的复种指数亦呈上升趋势。

   威胁粮食安全的四大因素

  人口增长

  耕地减少

  气候变化

  生物能源

   家庭农业与粮食安全

  家庭农业与国家和全球粮食安全息息相关。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家庭农业是粮食生产领域的主要农业形式。尽管家庭农民缺少获得诸如农业投入物和支持物等生产资源,但是他们认真管理自己的土地,以维持较高的生产力水平。

  巴西家庭农民在不到25%的土地上平均提供若干主要作物约40%的产量。美国家庭农民利用所有耕地的78%生产84%的农产品,销售总值为2300亿美元。斐济家庭农民利用仅仅47.4%的土地提供84%的山药、大米、木薯、玉米和大豆。目前,世界各地的家庭农场数量超过5亿,占农业生产单位的98%以上,在56%的土地上承担着至少56%的农业生产。

   世界粮食日由来

   2014年主题 是家庭农业:供养世界关爱地球。

  1979年11月举行的第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决定:1981年10月16日为首次世界粮食日纪念日。此后每年的这个日子都要为世界粮食日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其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自第一个世界粮食日以来,我国政府极为重视,农业、粮食、农垦、林业、轻工、水利、卫生、气象等部门都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