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粮食局关于建立健全地方储备粮质量安全监管机制的意见

02.08.2017  03:12

闽粮检〔2017〕154号

各设区市粮食局、平潭综合实验区农村发展局,省局直属公司:

        粮食质量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建立健全地方储备粮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是贯彻《食品安全法》《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办法》,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重要举措。为建立健全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落实粮食质量安全属地责任

按照属地监管原则,县级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组织协调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地方储备粮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对粮食质量安全工作的领导,把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质量安全监管的责任科室,落实监管责任,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保障监管工作持续有效开展。各地要结合实际,建立粮食质量安全长效监管工作机制,明确粮食质量安全各环节工作职责和分工,避免出现监管职责不清、重复监管和监管盲区。要加强对检查中发现的重金属、真菌毒素、农药残留等超标粮食的管控,制定各类超标粮食的处置办法并依规处置,禁止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进入口粮市场。

        二、落实粮食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储备粮管理企业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粮食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粮食经营活动,对粮食质量安全承担主体责任。完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制度建设,强化企业主要负责人首负责任,落实质量安全相关人员岗位责任,严格执行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和完善粮食企业出入库质量安全检验制度、库存粮食质量安全自查制度、粮食企业索票索证制度、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粮食销售记录制度等,完善粮食质量档案,规范记录质量信息,明确粮食入库、储存、出库销售质量责任人,确保质量可追溯、责任可追究、问题可溯源。

        三、落实粮食质量安全检测制度

        储备粮管理企业必须加强粮食出入库质量安全管理。按照粮食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及有关规定进行检验,配备必要的快检设备等检验仪器设备,把好入库质量安全关;对超标粮食要按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分仓储存、无害化处置和定向销售;加强粮食销售出库质量安全检验,凡销售粮食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企业必须主动召回,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相关法律责任由企业自行承担。储备粮管理企业发现其销售的粮食有害成分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通知相关经营者,召回已售粮食,并记录备查;同时将召回和处理情况向县级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未按规定召回、停止经营的,县级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经营。召回的粮食应按有关规定要求,能够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可进行无害化处理,并经专业粮食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销售;符合饲料安全标准的,可用作饲料原料;不符合食品和饲料安全标准的,应当用作其他工业原料。

        四、落实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责任

  县级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规定正确履行粮食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职责,依法对储备粮管理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应当记录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监督检查记录经监督检查人员和被检查企业负责人签字后归档。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储备粮管理企业粮食质量安全信用档案,记录资格审核、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根据粮食质量安全信用档案记录,实施信用等级分类监管,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要增加检查频次。县级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接到粮食质量安全咨询、投诉、举报,对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受理,并及时进行答复、核实、处理;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书面通知并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处理。

                                                                  福建省粮食局

                                                                  2017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