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更高层次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高端访谈)
十九大报告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如何深入推进粮食流通改革发展,为构建新时代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提供强力支撑?如何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群众粮油消费提档升级的新需求?记者近日采访了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
记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看待当前粮食安全形势?
张务锋: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粮食生产连获丰收,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但作为13亿多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过关;保证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不能有丝毫含糊。从粮食生产看,在产量保持较高水平的同时,结构性矛盾凸显,品种间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从粮食消费看,人民群众的需求正在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吃得便利”跃升,但绿色优质粮油供给不足,流通效率偏低,服务水平不高。同时,种植结构的调整,轮作休耕的实施,不合理库存消化的加快,价格形成机制的完善,都将给粮食供需和市场形势带来新变化,对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粮食供需动态平衡提出了新要求。
记者: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从何处发力?
张务锋:对粮食流通行业来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积极发挥流通对生产的反馈引导作用和对消费的带动引领作用,直面问题,扬长补短。既要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增强政策弹性和灵活性,合理确定最低收购价水平,又要统筹储存时间、质量状况、消费容量、市场走势等,以更加有力的举措加快消化玉米、稻谷等政策性粮食库存,使之尽快回归合理水平。要加快推动粮食生产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粮食产品供给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做到产得出、产得优,同时卖得出、卖得好。
记者: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乡村振兴,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是什么?
张务锋: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是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为业者护航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举措。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挥优势、找准定位,以优质粮食工程为载体,着力构建连接产区销区、城市乡村的粮油购销服务体系。认真抓好粮食收购,着力强化政策落实、市场监管和为农服务,切实保护好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大力开展以代清理、代烘干、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五代”为主要内容的粮食产后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加快建设粮食质量检验机构。深入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打通优质粮油进入消费者家庭的“最后一公里”。
记者:粮食产业如何实现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张务锋: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构建适应国情粮情、高端高质高效的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推动我国由粮食生产大国向粮食产业强国迈进,是兴粮之策、富农之道、惠民之举。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注重强化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三链协同”,加快创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示范市县、特色产业园区、龙头骨干企业、优质粮食工程“四大载体”,实现粮食产业经济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要统筹把握好政府和市场、当前和长远、产区和销区、国内和国外、安全和发展“五个关系”;特别是把实施粮食安全战略贯穿于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全过程,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国家粮食宏观调控。
记者:十九大报告强调,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在完善粮食市场机制方面,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从哪些方面实现重点突破?
张务锋:围绕市场在粮食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健全粮食流通体系,提高市场机制运行效率,要把握好以下四个重点:一是创新完善粮食宏观调控。发挥好中央储备粮“压舱石”和地方储备粮“第一道防线”的重要作用。二是培育壮大粮食市场主体。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中小粮食企业发展。三是加速构建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四是建立长期稳定的粮食产销合作关系。
记者:如何堵漏洞守底线,防控粮食流通安全风险隐患?
张务锋:要坚持标本兼治、关口前移、紧盯严防,突出抓好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两个重点”,坚决守住粮食收购、粮食供应、粮食质量和廉洁从政从业“四条底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持之以恒转变作风,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快推动粮食安全保障立法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的修订,健全粮食安全法律体系。完善粮食流通执法监管长效机制,开展粮食安全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充分发挥12325全国粮食流通监管热线作用,畅通社会监督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