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师生出奇招,抵御课堂“低头族”
上课前,请把手机放进布袋里 |
福建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师生出奇招,抵御课堂“低头族” |
日期:[2014年10月15日] 版次: A3-- 本地 --
□东快记者寇思琴 通讯员杨龙威丁冬梅胡冠军 王晗文/图
近两个星期以来,福建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大二学生小林,发现上课时,同学们比以前活跃了不少。
“以前上课大家老低着头玩手机,我自己也是,但现在没得玩了,课堂上彼此之间的交流热烈多了。”小林对比介绍道。
与小林同学有相同感受的,还有该校管理学院的老师,王高洁老师就是其中一位。她说,现在上课学生们大多由“低头族”变成“抬头族”,与老师有眼神交流啦!
但若告诉你,让该校师生感受到了这一转变的,只是各班教室窗台边,悬挂的格子手机布袋(如图)。你一定很好奇吧?
带着跟你一样的好奇,昨日,东南快报记者就深入该校,了解了一回这格子手机布袋给师生们带来的课堂气氛变化。
格子布袋贴名字 等你手机跳进来
该院王高洁老师介绍,给各班统一发放格子布袋手机挂袋,是师生们自己一起讨论,想出来的招数。推行这一举措前,院系学生干部,有做充分的前期宣传和倡议。
“我们在文化广场摆点宣传,向大家宣传课上不要玩手机,并向大伙征集抵御课堂‘低头族’的妙招;各专业班级辅导员,也支持这项活动,组织各班开展主题班会,给同学们做足了前期宣传。这事,同学们普遍是支持的。”高洁老师说。
国庆节后,同学们返校上课第一天,管理学院各班级学生干部,都领回了属于自己班级的格子手机布袋,99个班级无一例外。与此同时,该校其他专业和院系师生受其影响,也开始想办法让同学们在课前,自己主动上交手机或者关机再进教室。
林善旺、王衍鹏两位同学,是管理学院学生干部。他们是发起“关掉手机、回归课堂”,配合老师一起推行“课堂手机统一存放管理”的具体执行者之一。
“我们院的特点就是,最早采取具体行动,用这个手机挂袋,引导同学们课前上交手机;另外,就是大一至大四同学,一视同仁,学生干部带头,辅导员监督,同学们遵守的情况比较好。”林善旺同学介绍,目前每个班级的手机挂袋,挺受同学们欢迎的。
因为大学生上课,教室是流动的,所以各班的手机挂袋,由学校统一发送给各班学生干部。各班级学生干部,在每堂课上课前,把挂袋挂在上课教室的窗台上,同学们自主上交便行。期间,各专业辅导员还会前往教室,抽查同学们手机上交情况;任课老师也可以看挂袋里的手机,来查看哪位同学又逃课了。
“鼓励同学们课前都把手机关机或调至静音,放进格子挂袋里,我们没有奖励,也没有惩罚,全靠大家自觉。”学生干部王衍鹏解释。为了鼓励同学们服从这一举措,各班多采用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来吸引同学自觉主动。如在手机挂袋的各个小格子上,贴上同学们的学号和名字。有的同学甚至向老师提议,把自己班级手机挂袋的各个小格子上,贴上各同学青春靓丽的相片……
手机挂袋能抵御“低头族”? 听听这事师生怎么看
当然,课前要把手机交到教室窗台上悬挂的格子挂袋里,每个同学的看法并不一致。管理学院大三学生小媛就称,她对统一上交手机,使同学们自觉回归课堂的做法,并不抱太大希望。“短时间内可能有一定的效果,但若不强制执行下去,新鲜劲一过,同学们未必就会像刚开始一样自觉了。”
“我的建议就是让同学们自主地选择放与不放。也不用辅导员不定期拍照片,验证这项措施的效果。因为这样做,就是种变相的强制了。”一位大四男生吐槽。他认为毕业生要找工作,与外界联系较多,万一课上手机放进挂袋,错过了什么重要电话和信息,那就亏大了。这位男生认为,毕业生们在课堂上把手机调成静音,尽量自觉不在课堂上玩手机就行了,得跟其他年级学生区别对待。
该校人文学院大一学生吴阳,则很赞成管理学院“课前把手机装进挂袋”的做法。她说,“现在课堂上玩手机的同学太多了,课前把手机交了,别说跟老师互动会多,就是同学之间的互动,也会更热闹一些。”这位同学称,每次上课,想跟同桌说句话,都很难,因为大伙都在低头玩手机。
该校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大三学生小海,则对上课前主动交手机表示“无所谓”。他认为,交与不交,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同学们的上课态度。“老师课精彩,你想学东西,手机不交,你一样会听课;不然,手机交了,你可能一样会在下面看其他书籍。”但小海认为,课前交手机对自制力不强的同学,还是有帮助的。
除了支持、反对、中立的三种学生意见外,还有机灵、淘气的学生,甚至从“课前上交手机”这事,看到了独特的“商机”。该校13级新闻专业的一位女生就调侃,称他们班上就有“土豪”同学表示,“想收就收呗,反正手机多的是,不稀罕。”这位同学开玩笑称,“我仿佛看到了商机哦!打算进购一批模型手机,肯定需求量很大,哈哈!”
“现在这个举措还在试行阶段,同学们有各种声音是难免的。学校其他院系师生,正在考虑全面效仿这种举措,但它能带来效果,改善学习风气,这还真只能靠老师、学生干部做表率,同学们自觉去遵守。”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雄杰老师说。作为师长,他很希望这个初衷很好,师生们一起想出来的点子,可以得到更多同学的理解和支持,并能长期坚持下去,成为全工院教室的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