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福建省运管局局长郑仲苹:优先发展城市公交 赢更多市民点赞

19.05.2014  19:52

福建省运管局局长郑仲苹作客新华网福建频道

  

福建省运管局局长郑仲苹在专访中表示,定制公交是值得鼓励的

  

  新华网福州5月19日电(记者 蒋丽敏)  福建公交步入飞速发展阶段,近年来新能源公交、安全公交、智能公交、定制公交等新名词层出不穷。这些新概念背后,蕴藏着福建推动公交优先发展的决心,以及服务理念的不断创新。“公交是一项民生工程,我们要继续大力优先发展城市公交,赢得更多市民点赞。”日前福建省运输管理局郑仲苹局长接受本网专访时表示。

今明两年闽将推广2700辆新能源车

   记者:2010年3月,福建省将指导城市客运的职责由省城乡住建部门划给省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承担,福建成为全国最后一个实现城市公交管理职能移交的省份。但从中心城市市民的普遍感受来说,这些年来福建城市公交的进步非常大。那么,福建公交是如何实现这一跨越的?

  郑仲苹:公交是一项民生工程,历来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在2010年6月福建公交移交到交通部门管理后,我们非常重视,且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及交通部的大力的支持和引领。虽然相对其他省份我们动作稍微慢了些,但后来有位领导这样形容福建公交的发展:“起步晚、起点高、成效明显”。

  移交之初,我们感到,虽然城市公交运行有了较大发展,但从社会经济发展和老百姓出行需求来看,公交行业发展水平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当时,公交车比较破旧、车容车况差,老百姓反映比较大,我们就抓住这个薄弱点切入工作。

  一是对公交车辆进行更新换代。在移交当年省委省政府就把它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来运作,省级财政拿出1.1亿资金对九个设区市中心城市特别是对福州的公交车辆进行更新换代,对原来尾气超标的、运行多年的车辆及时更新。到去年底,省级共安排了7.8亿元用于补助公交车辆更新。这些年来我们一共更新了9114台公交车,占公交车总数68%。这个市民反响非常好,公交车一下子都变新了。

  二是从环保方面,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辆。对公交企业购买清洁能源车辆的,省级加大补助力度,引导企业购买清洁能源公交。目前九地市都购置了清洁能源公交,其中福州、厦门最多。去年全省又新购置1000多辆混合动力新能源公交车。通过清洁能源、新能源车辆的推广应用,全省年均减少碳排放22万吨以上,为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构建了绿色公交出行系统。今明两年,我们计划继续推广新能源汽车2700辆。

  三是在车型方面进行了改进,上下车门采用一级踏板,一步到位,这对小孩、老年人来说非常方便。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目前随机采访中心城市市民,给公交点赞得非常多。

深化服务 积极探索推行定制公交

   记者:继公交舒适度大幅提高、清洁能源公交大批上路之后,安全公交、智能公交等新名词陆续进入市民视野,这些公交名词是如何诞生的,它们目前的发展情况如何?

  郑仲苹:近年来公交发生了很多突发事件,我们意识到,服务老百姓,首先要确保公交安全性。因此我们在公交行业制定了应对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组建了应急保障队伍,强化人员训练,每半年开展一次应急演练,提高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同时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安全监管机构和企业安全责任制度。

  此外,还在场站车辆管理上加大投入。此前我们的公交场站建设相对滞后,超过70%的车辆没办法进场,夜间大都是停靠在路边。2013年,我省印发了城市公交站场省级补助管理办法,推动各地开工建设公交站场,极大解决了公交车夜间占道停车的难题,目前全省公交车辆夜间进场率达78%,较2010年底提高了38%。

  现在,泉州市基本实现了公交车辆100%夜间进场,宁德市中心城区也初步实现了公交车辆100%进站停车,莆田、漳州等地市正积极探索公交站场进行居住、商业、办公综合开发的以商养运模式。

  智能公交的推出,是在网络时代应运而生的。去年全省推广“福建掌上公交”服务系统,目前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等地已进入公开测试阶段,乘客通过手机可实时查询车辆运行状态。福州、厦门、宁德、南平、莆田、龙岩等地市启动了公交智能站台建设,通过显示屏播报公交车辆进站信息。厦门、漳州基本实现公交IC卡互联互通,福州、宁德两市进入IC卡互联互通前期准备工作,福州市正计划以刷卡的形式,实现老年人免费乘车。

  同时,全省中心城市公交企业基本完成城市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建设,实现了车辆智能调度、运营及服务质量管理、行车安全监控及数据统计分析智能化。

   记者:最近定制公交是个热门话题。福州首条定制公交线路开通在即却被主管部门叫缓。在您看来,定制公交推行的难点在哪?我们运管部门对此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郑仲苹:定制公交是根据当前老百姓出行需求产生的新生事物。以前在这方面我们也运作过,就是所谓的通勤车,职工乘坐它们上下班从甲地到乙地,中间基本没停。定制公交在这个基础上又进行了延展,它是面向大众的,票价需经过论证,比普通公交车贵一些。

  定制公交是值得鼓励的,因为它可以极大地方便特殊群体,那些赶时间讲求效率的人群,在一条线路上公交车只停几个站,这样通行效率更高,而乘客宁愿多付一些钱,上车就有个座位,舒适度也有所提高。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积极探索推行定制公交。目前推行的难点主要在于它的属性怎么界定,目前国家也没有定论。如果它不属于公交公益属性,那就得按照市场经济走,成本要分摊到乘客票价上。如果算公交属性,那么能不能享受油补等政府补贴,公交车专用道等行业扶持政策,这都需要进一步进行界定。

高峰时段公交拥堵 线路有待再优化

   记者:从一个普通市民的直观感受来说,近年来福州公交各方面得到了长足进步,但上下班高峰时期公交车拥堵问题一直没有缓解。福建交通运输部门在这方面有没有新的尝试和探索?

  郑仲苹:我们主要是从一些政策层面上进行引导。省里这两年也非常重视公交发展,先是省人大出台《福建省道路运输条例》,接着省政府印发《关于改进提升交通运输服务的八条措施》,省交通运输厅又配套印发《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都是要求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

  福州高峰时段公交车拥堵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福州市路网不尽合理、不够完善,通行能力受到影响和制约。二是目前福州正在修地铁,下半年还要修2号线,施工围挡给公交运行带来不便。这个状况都是临时的,地铁修好了就会有所改善。第三就是我们公交运行的线路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深圳市以交通流向和流量资料为依据,在特区内外主要公交走廊,特区重点公交走廊等公交流量较大的道路交叉口进行信号配时优化设计,设置配合公交专用道系统的交叉口公交优先信号及信息,来降低特区内的交通拥堵程度。这一做法,值得借鉴。

  我们正积极协调各地人民政府对符合《公交专用车道设置》的道路设置公交专用车道,积极推广公交优先信号控制系统,确保公交优先通行并提高公交专用车道通行能力。2013年以来,福州市区道路已增设3条公交专用车道,并延长了公交车专用道专用时间。泉州晋江市新增公交专用道10公里。莆田市计划于2014年5月1日后投入首条41公里公交专用道。

   记者:我注意到,福建运管部门最近一直在提“城乡客运一体化”,这个概念是属于公交范畴,还是农村客运范畴?具体发展情况如何?

  郑仲苹:今年年初省交通运输厅印发《关于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安排专项资金在石狮市、连城县、仙游县、清流县进行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计划在全省推广全区域公交、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等先进模式,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实施,既有公交,也依靠农村客运或城乡客运。城区周边范围在道路条件允许、政府财力能够承担、有充分公交需求的情况下,我们都会让公交尽量延伸,例如福州到闽侯白沙、到马尾、到琅岐,现在都有了公交。厦门最近就开通了一趟跨地区线路到泉州安溪大坪乡,上车1元,分段收费,全程3元。目前厦门市、石狮市现已实现全区域公交运行。

  出了城区后受道路条件限制无法开通公交的线路,如果有客运需求,我们将推行客运公交化运行,缩短运行时间,加密班次,方便百姓出行。全省60%以上县、市正在推行农村客运公交化运行,群众反映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