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建管分离 用水不愁 永春推行水利管护新模式
“往年这时最怕田里没水,插秧没法正常进行。现在,一点也不担心了。”7日,在永春县岵山镇磻溪村,望着沟渠里哗哗的流水,正准备下田耕作的村民陈良生对记者说,这农田水利有“专门管”确实不一样。
陈良生所说的“专门管”就是该县去年底在全省首创的水利管护新模式,即由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进行专业化的农田水利设施管护。
岵山镇位于永春县南部,是农业重点镇,全镇共有灌溉渠道214条,总长106公里,灌溉面积2万多亩。虽然农田水利设施越来越完善,但农民耕作还是常“闹水荒”。“水渠常常是杂草丛生、淤积,到了耕作时,只得招呼大伙一起去疏通水渠。但利益不一,很难组织,还常因用水引发纠纷。”陈良生说。
“会出现这种现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只重建设、忽视管护。即使管护也大都是依靠村里,可村里一方面不专业,另一方面也没资金管护。”县水利局水利建设管理站副站长张梅芳介绍,不少建好的水渠,因缺乏管护,难以发挥作用。
有没更好的解决办法?去年11月,永春以岵山镇为试点,采用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方式,将全镇的农田水利设施管护进行捆绑,由当地农民自己成立的华春顺水利工程维护中心统一管理。
“管护费用按土渠每年每公里3000元、其他渠道每年每公里2000元的标准按季来拨付,并在这个标准上根据考核结果有奖有扣,考核优秀最高可奖励当季度合同承包金额的10%,而不合格的,当季度的承包款就不予拨付。”张梅芳说。
如何确保管护考核到位、公平?该镇采用定期考核和日常考核,定期考核由镇里分管副镇长任组长的监督小组采用量化指标按百分制计分,而日常考核则由党员志愿者、老人协会成员等组建的“微信考核群组”来进行。
“我们把全镇分为四个片区,各片区设一名负责人,并下分为几个组,确保每条水渠都有专人负责。”维护中心负责人陈建华介绍,为降低管护成本,争取考核优秀,维护中心除了及时清理、修复水渠外,对所有水渠每年都会多次清淤除草。
“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政府只需做好监督。避免此前那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尴尬。”张梅芳说。
“现在,农作物灌溉有了保证,而且还有利于节约用水、避免水事纠纷。”陈良生说,此前因缺水只能种一季稻,现在可种双季稻,并且还能增种蔬菜、苗木等。
永春县水利管护新模式在岵山镇试点成功后,该县将在全县各乡镇全面铺开。同时,为保证管护资金,该县每年将拿出230万元用于水利设施的管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