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 让人才活力奔涌
《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系列解读之二
给力培养支持 激活创新人才源头活水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30日
解读:国务院国资委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一局局长 宋亚晨
教育部人事司副巡视员 赵丹龄
采访:本报记者 张璇
【政策亮点】
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 突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导向,建立高校学科专业、类型、层次和区域布局动态调整机制。探索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
改进人才培养支持方式: 改进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支持方式。进一步改革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探索实行充分体现人才创新价值和特点的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优化企业家成长环境: 遵循企业家成长规律,拓宽培养渠道。进一步营造尊重、关怀、宽容、支持企业家的社会文化环境。研究制定在国有企业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指导意见。
“即便我们再拿几个诺贝尔奖、再取得几个大的科技突破、再出现几个重大新药创制,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对人类文明做出过历史性贡献的民族来讲,也都是应该的。我们目前对于世界文明的贡献远远不够……”科技界祝贺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座谈会上发出的强音,引起了人们的共鸣,也让人不禁反思:为什么我国本土培养的人才在世界基础科学领域创新中鲜有建树?
国务院国资委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一局局长宋亚晨与教育部人事司副巡视员赵丹龄均认为,近期出台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落实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战略部署,加快我国人才事业发展的重大举措。它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着眼于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藩篱,特别是提出“改进人才培养支持机制”,致力于解决创新型人才从源头上就“活水不足”的问题,将加快推动人才培养与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我国从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
教育在人才培养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当前我国在创新教育培养模式上取得了很多进展,但仍存在重应试教育、重知识灌输、轻创新创造的现象。赵丹龄表示,好的教育培养模式应该培养、诱导、激发潜藏于人才思维深处的创新因子,调动人才创新积极性,在一个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中迸发创新创造活力。对于如何培养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意见》指出了方向:探索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
人才工作要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服务,人才培养不能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意见》明确指出,“突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导向,建立高校学科专业、类型、层次和区域布局动态调整机制”“统筹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开发规划,加强产业人才需求预测”。“这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反应,将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宋亚晨表示。赵丹龄认为,符合实际,有前瞻性的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是重要基础,将需求预测转化为高校人才培养动态调整,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形成合力。
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需要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培养一批“高精尖缺”人才。两位专家均认为,《意见》突出了这一导向,重点聚焦专业人才,尤其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急需的战略科学家、创新型科技人才、企业家和技能人才等,并根据不同领域、行业人才的特点,提出了差异化的培养支持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精准性。
“当前的科研支持存在这样的问题:科研经费逐年增长,但使用的针对性和效率不尽理想。”赵丹龄表示,这反映了我国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与科研工作周期性规律之间存在矛盾,科学研究特别是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需要获得持续稳定的支持。以近期科学研究重大发现引力波的证实为例,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在1999年建成到2010年的整整11年间,并未观测到任何确定的引力波事件,但这期间对项目的支持、观测器的升级并没有停止。《意见》提出,“建立基础研究人才培养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完善符合人才创新规律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赵丹龄说,这从制度上给了科学家十年磨一剑、甘坐冷板凳的保障,有利于科学研究的成果突破。"
对于具体如何改进人才培养支持方式,宋亚晨提出了3条建议:围绕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战略部署,研究制定急需紧缺人才规划;以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重大人才计划为抓手,加大对新兴产业以及重点领域、企业急需紧缺人才倾斜支持的力度;加快完善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分红权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科技人员积极投身创新创业。
在宋亚晨看来,意见的一个突出亮点是首次明确提出要“优化企业家成长环境”。这个提法很好地体现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精神以及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注重调动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一要求。宋亚晨认为,《意见》中提出的具体措施直呼当前改革发展需要,将进一步释放企业家队伍活力,让企业家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他建议,要用深化改革的办法释放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活力,积极落实董事会选人用人权,探索市场化、契约化、职业化等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核心要素,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同时要建立完善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创新、宽容失误。只要不存在违规决策、以权谋私、利益输送,就要鼓励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大胆地创。
《意见》强调,促进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赵丹龄指出,目前,青年人才已经成为国家人才队伍的主体,以教育系统为例,2014年全国高校教师45岁(不含)以下占71.65%。但与青年人才的庞大数量相比,当前对青年人才的培养支持面窄、支持率低、支持度轻。她表示,美国硅谷等创新案例启示我们,要大胆提拔和放手使用青年人才,努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制度环境文化氛围。要给机会、给信任、给支持、给自主权,建立健全青年人才普惠性支持措施,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中设立青年专项,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铺路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