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第五届法鼓山关怀生命奖颁奖典礼暨论坛举行

17.09.2014  23:44


台湾第五届法鼓山关怀生命奖颁奖典礼暨论坛举行


典礼现场

佛教在线台湾讯  2014年9月14日下午,台湾第五届法鼓山关怀生命奖颁奖典礼暨论坛在台北举行,由法鼓山方丈果东法师与台湾国泰慈善基金会董事长钱复、台“卫生主管部门”副负责人林奏延、新北市长朱立伦担任颁奖人,颁发“大愿奖”财团法人罕见疾病基金会、“慈悲奖”陈公亮牧师,以及“智慧奖”萧建华先生、廖智女士。

罹患“慢性多发性脱髓鞘神经病变”,类似“渐冻人”症的萧建华,幼时在育幼院长大,36岁从台湾成功大学夜间部以第一名成绩毕业时却发现罹病,接着家里失火,长期给予他心灵支持的学妹丧身火窟,但他提起面对生命的勇气,至今进行超过1600场的演讲。萧建华表示,虽然他的生命故事听起来很沉重,但希望大家不要用哀伤的心情看待,一路走来看到很多爱他的人,让他在风雨中不害怕,在太阳出来时看到美丽的彩虹,希望大家都能够热爱生命、关怀生命,让爱无限流转。

来自四川的舞蹈家廖智,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了女儿和双腿,随之前夫也选择离开,但她灾后2个月即强忍疼痛用跪立的方式为家乡灾民义演,更拍摄了电影《鼓舞》。廖智表示,从小就有强烈的舞蹈梦,因为个子娇小,演出机会比一般舞者少,没想到灾后装上义肢,竟然让她长到梦想中的身高,也有了更多演出和奉献生命的机会。因此廖智心中只有感恩,失去双腿却还能穿高跟鞋,虽然身体缩短,生命却逐渐增强,也有了新的家庭。

陈公亮牧师被称为“社会边缘人的爸爸”,开创“希伯仑共生家庭”收容孤儿、精神病患、施暴者和被迫害者、无家可归的更生人,10年来帮助近2000人回归社会生活。陈牧师很感谢妻子、孩子们15年来的辛苦相随,携手为共生家庭奋斗,也感恩法鼓山破除宗教的藩篱,肯定“希伯仑共生家庭”所做的努力,盼望日后发挥法鼓山“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的精神,为关怀社会边缘人继续奉献心力。

本身为罕见疾病儿童父母的曾敏杰与陈莉茵,体会到“我们不可能照顾孩子一辈子,但是制度可以。”进而成立罕见疾病基金会,全方位推动罕病儿童全人照顾制度,目前基金会服务的病类已有231种;同时重视国际交流,进入国际非政府组织(NGO),成为欧洲罕见疾病联盟正式会员。曾敏杰提到,个人的生命有限但希望无穷,透过组织的力量可以让爱与关怀更广大的流传,因此15年前成立了罕见疾病基金会,为罕病患者在生命中寻找出路。

法鼓山方丈果东法师很感佩得奖者不受环境与身心因素阻挠,在逆境中淬炼出生命的坚毅与光辉。果东法师鼓励大家,人生的旅程中难免遇到逆境,我们必须学习“转念”,“心念转为正念,希望光明无限;心念化为净念,当下净土照见”,“逆境转个弯,前景无限宽;身段柔和弯,处世相见欢”,期望大家都能够将自身、他人与环境视为生命共同体,从奉献利他来完成个人生命的价值。 

法鼓文理学院校长惠敏法师、成功大学医学院护理系教授赵可式以及金马奖最佳导演蔡明亮,也于颁奖典礼结束后,分别就其医学、电影及宗教教育的专业领域,以“活着─  珍惜生命,让爱流转”为题,与大众分享健康的人生观。

不怕风,不怕雨,也不怕大雪和夏日暑气,拥有强健的体魄,别无所求,绝不动怒……。”主持人陈月卿把人生比拟为一场电影,究竟怎样才能演好人生这场大戏?惠敏法师和蔡明亮不约而同,分别以诗人宫泽贤治的“不怕风,不怕雨”和忏之的“收拾”来和大众共勉。赵可式教授则提到,目前亲自陪伴走完生命旅程的临终病人已经超过千位,对她而言生命最大的意义,就是陪伴临终病人、丧亲家属走到最后,用生命的实践来演好每天的故事,自己尽力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别人。

主办单位法鼓山人文社会基金会表示,设立关怀生命奖,主要是为了倡导“关怀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为大众建立健康的人生观,希望大家时常关心身边亲友,让爱流转,共创平安自在的人间净土。(文:叶诗婷、图:吴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