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在舌尖 更应在心间
粽叶飘香远,端午已临近。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已然成为一种恒古不变的端午习俗。随着时代的变迁,端午节吃的粽子口味在传承中不断丰富,从最早的碱粽子,到如今有包陷的各种口味的粽子:包咸蛋的、包奶黄的、包牛肉的、包叉烧的、包豆沙的、包五仁的……大街小巷挂着琳琅满目、各具风味的粽子,着实满足了人们舌尖的欲望,而端午节甚至沦陷为各大商家进行美食促销的一个冠冕堂皇的噱头。
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法定假日,而是寄托了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怀,承载了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端午节给人们带来舌尖盛宴的同时,更应给人们心间注入更为丰盛的文化盛宴。
说起端午,除了吃粽子,或许有人会记起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或许有人会想到赛龙舟,或许还有人会联想到饮雄黄酒消毒、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等等。若要深究端午节日的渊源、具体习俗及与之相关联的诗词歌赋,估计能全部回答出来的人也不在多数。我们口口声声说要爱国,那爱国的具体表现之一,就可以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开始,从过好每一个传统节日开始,这就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形成合力。
作为学校,应该在端午节来临前,组织各年段、班级进行与“端午”相关联的诗歌诵读比赛、美文创作大赛、课本剧编排竞演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等词句在学生的反复吟咏中,很自然地沉淀于孩子的心里,进而慢慢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爱国情怀。其次,学校还可以举行与端午主题相关的手抄报、黑板报、摄影、书法等比赛,丰富校园生活的同时,还让参与者、观赏者都系统梳理了一个节日背后的内涵和外延。
作为家庭,父母应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若要孩子好,父母先做到。父母要参与到孩子的世界里,和孩子一起查找与端午相关的文化知识,一起挂艾草、包粽子、做香包,甚至可以走出家门,去现场观看龙舟赛。言传身教比发号施令有效地多。
作为社会,应该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在节日前进行宣传,多做一些与节日相关的公益广告,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解答人们对节日来源、内涵、习俗方面的疑惑,让传统文化浸润每一个角落,渗透每一个心灵。比如,在粽子的包装上,可以附上一些图文并茂的故事或者说明;在餐饮场所的餐桌上,摆放一个节日相关的“温馨提示”、“知识延伸”、“有奖竞猜”的小卡片,不仅可以调动人们了解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更可以增加节日的气氛,让传统文化体现在细微之处,让端午寄予的爱国情感涵深入人心。
希望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合力,让社会享受端午节带来的舌尖和心灵的文化盛宴,让端午不仅停留在舌尖,更长存在心间。(东山文明办 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