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不应只有粽子 还有诗和远方

06.06.2016  19:51

  端午未到,粽香先飘。今年的端午或将又是一个舌尖上的饕餮。特别是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端午和中秋、元宵等其他节日没有太大区别,都是吃货的节日。对此,民俗专家们表示,过一个有意义的端午,绝不仅仅只是“吃粽子”,它有丰富文化内涵和趣味习俗,承载人们诸多美好愿望。用当前最流行的一句话讲就是:端午不应只有粽子,还有诗和远方。笔者理解,这诗即是指端午文化,它是端午的魂。而远方则是指家国情怀,它是端午传承千年的生命力所在。

  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端午节是唯一以纪念历史真实人物而设定的全国性法定节日。这不仅是屈原个人的荣光,更是爱国精神的不朽。1961年秋,毛泽东写了一首《七绝o屈原》:“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充分肯定了屈原的爱国情怀。

  翻开历史长卷,我们可以看到,爱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凡是与爱国有关的文学作品,即使历经千年读起来仍让人荡气回肠。凡是与爱国有关的历史人物,无论是文人雅士还是治世英雄,都会被千古传诵。而端午这个节日则是因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显得更有诗意和厚重。

  端午作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节日,在市场经济物欲横流的今天,其节日内涵似乎成了粽子的盛宴、商家的狂欢。虽然人们仍在过节,但却越来越远离甚至是遗忘了端午节的真正精神及其文化内涵。这一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笔者认为,弘扬端午传统文化,让节日所承载的爱国精神与高尚情操根植于民众心中,是当今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然而,仅靠意识的警醒和空洞的呐喊是无法阻止节日的变味和文化的消亡。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不断发生改变,要让传统的端午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就要在习俗的展现和精神的宣传上有所创新,才能让民众自觉参与、乐于接受,让传统的节日真正融入人们的现代生活,让家国情怀在潜移默化中根植于民众内心。可喜的是,近年来,有关部门已经充分意识弘扬和传承的重要性,通过开展重温端午渊源、重拾端午习俗、重读屈原诗作等丰富多彩活动,把屈原对国家忠诚和对人民悲悯的家国情怀给予歌颂和放大。让人们在享受节日愉悦和感受文化内涵中,得到了知识的温习、伦理的教育、精神的愉悦和生命的认识。

  年年迎端午,岁岁祭屈原。变化了的是外在的形式,但不变的是内心的缅怀和敬仰。不管时代如何发展,社会如何进步,我们都要坚持通过开展各种纪念活动来弘扬端午文化,让屈原的品格愈加闪亮、形象愈加高大,让民众在参与活动中得到端午文化和爱国精神的浸染和熏陶。

  端午临近,不忘初心。让我们在品味粽香时追思先贤,从而接受一次精神洗礼;在弘扬端午文化时继承创新,进而凝结一腔报国之志,用实际行动在捍卫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同时,从中汲取奋进的动力,自觉将把个人抱负与爱国情怀融为一体,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应有力量。(泉州市丰泽区委文明办洪春来供稿)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