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童氏福建漳州宗亲联谊 共话两岸宗亲情谊

03.05.2016  12:58
  

  4月30日至5月1日,中华童氏福建漳州宗亲联谊会第二届理事会暨福建省省会筹委会在华安县举办。来自漳州、龙岩、厦门、泉州、南平、三明等全省各地的十多个地方童氏宗亲代表参加活动,他们前往高车慎德堂及海峡两岸童氏文化交流中心进行参观交流。

  高车际头童姓渊源据记载,童姓始祖大业公,周鲁徐州淮土司户。高祖朝魁公唐河南汝宁府都尉,世袭居光州固始。一世祖其中公,号万松,唐禧宗乾符六年(公元879年),迁居漳州,经数载,至昭宣帝天佑元年甲(公元904年)又择地至龙岩漳平市永福陈村(原名长春)。曾历时435年。华安高车乡童姓族开基祖系一世祖童万松派下十六世童立大之子(十七世)童学科之裔,世世代代迄今已678年。童学科于元顺帝至元戊时寅(公元1338年)迁徒高车乡际头村定鼎卜居。学科兄弟三人,学科居长,次学颜,三学恭。

  童氏族谱中记载,童学颜一个女儿童娆金,长的十分标致,时有朝廷官员乌鲁不花入闽,听说童氏家族有一个美女,侦知是童学颜之女,便要娶童娆金为妻。但童氏家族固有族规,拒与异族人通婚。乌鲁不花依仗权势,非娶不可,童娆金为逃避婚嫁,自杀身亡。恼羞成怒的乌鲁不花不甘罢休,反诬童家叛国之罪,欲将满门抄斩。在官兵未到之时童娆金的二位兄嫂(童子华和童宗华之妻)及婢妾各抱幼儿逃至桥头际,当官兵追至时,妯娌二人宗义不辱,连同幼儿和婢妾均舍身投际头,一时八命同亡。学颜之子子华、宗华兄弟二人外逃哀恸不食亡故。

  学科兄弟三人,在慌乱之中,无地安身为求生存避祸,抉择际头、蕉塔各去四五十里,三分鼎灶,当天祝曰,饭先沸者迁蕉塔,次沸者迁际头、三沸着仍居祖地,依此,童学科迁石示头,童学颜仍居祖地,童学恭迁蕉塔。童学科、童学科于同年各肇基传世,这就是族谱中记载之高车乡际头童姓点击开拓的来由。

  涉台祠堂慎德堂

  高车“雁门”——“慎德堂”于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由二十七世童达天、字宜中、号贡父主持及五房童吴昭、童吴裕、童吴森、童吴赐、童吴佑裔孙共同在高车乡高车村下洋田中间筹建的。祖祠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80平方米,由主体“慎德堂”120平方米,护厝30平方米及大门口石埕30平方米组成。“慎德堂”于2006年被列入华安县重要涉台文物,2008年被列入漳州市涉台祠堂。

  从十七世童学科开基始祖,至明未已成巨族。尔后陆续迁往闽南、江西、广东及台湾的基隆、板桥、新店、桃园、万里、彰化等地。

  据台湾宗亲介绍,台湾台北县板桥市、土城、新店市、桃园市、基隆市等地,原祖籍在华安县高车的童姓家族裔孙达12000人,约占台湾童姓人口47%。

  两岸信奉将军庙

  海峡两岸童氏均拥董将军为保护神,又以际头将军庙为源,数百年来顶谟礼拜、续延不断。童氏族谱中记载,相传,董将军乃童学颜任松濨知府时的一员部将。一次童知府率兵御敌,不慎坠马折足,董将军智勇双全,掩护童知府撤离战场,自己则跃马冲入敌军,最后以身殉职,阵亡疆场。翌日,童知府命人战场寻找,但见董将军睁着双眼,颜色不变,手持矛戈不松懈。童知府感动万分,奏请朝廷,追封“护国佑雄将军。”童氏感于董将军的不朽功绩,又因他尚未妻室儿女,特意为之设灵牌,供奉于童氏宗祠中,以供本族裔孙虔诚祭祀,尔后,又立塑像,以董将军为童氏家族保护神,祭祀香火,经年不断。

  际头将军庙之渊源,童氏族谱中记载,相传,童学科迁居际头之后,有一次董将军之炉自长春(今永福陈村)飞炉际头马垵石(今际头内洋格将军庙址)顿时香烟雾起,公讶而异,披荆斩棘,共视乃将军之炉,于是塑像祭祀经年不断。

  从此,每逢农历九月十三日,诸位信徒抵庙庆安朝圣。几百年来,从石示头将军庙分香闽南、广东、台湾的董将军庙,均以此为祖庙。清末,迁居台湾台北的童为政派下裔孙,专程前往石示头将军庙进香。

  据悉,因多年来高车童氏向海内外繁衍,从台湾、广东、浦田等前来高车际头谒祖认亲的宗亲,更是络绎不绝。高车慎德堂、将军庙等成为两岸童氏的共同信奉,在台湾地区祖籍在高车童姓家族裔孙达12000人,约占台湾童姓人口47%。

  近几年,从台湾、广东、浦田等前来高车际头谒祖认亲的宗亲络绎不绝。将军庙亦是海峡两岸童氏共同推崇和信仰的偶像。(本网记者 苏益纯)

【编辑: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