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小”家庭 彰显“大”作为

02.12.2014  17:49

近年来,福州市妇联紧紧围绕党政工作大局,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核心,以弘扬时代主旋律为导向,以提升家庭文明素养和增加社会和谐因素为目标,以打造特色家庭工作品牌为动力,围绕中心求作为,立足实际创特色,不断推动新时期家庭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一、强化三大抓手,以项目化推进新时期家庭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做好新时期家庭工作的根本遵循。市妇联充分认识家庭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问题、新机遇,积极探寻项目化运作方式,较好实现了服务中心与深化家庭工作的有机结合。一是以寻找“最美家庭”为抓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依托全市2653个“妇女之家”活动阵地,通过举办家庭道德文明故事会、文明家风交流会、自编自演文艺节目等,广泛发动群众踊跃参与、互评互议、互学互勉。继向全国妇联、省妇联推荐一批“最美家庭”后,又联合市委文明办开展寻找“榕城最美家庭”及“家庭美德之星”活动,并在福州电视台专栏集中展出20户“榕城最美家庭”(家庭美德之星),邀请读者参与微博的家风话题讨论。同时,面向广大家庭,通过举办“慈母、孝女、贤妻”故事分享会、征集“爱·铭记”优秀作品、刊印《三坊七巷名人家风家训》、制作《家有好女》公益宣传片等,引导广大家庭自觉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转化为家庭成员的价值追求。二是以实施“两大”项目为抓手,全面开展家庭健康行动。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共同推动实施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城乡低保妇女健康的检查项目。2009年项目实施以来,已为10万余名妇女免费开展检查。为进一步扩大受益面,每年“三八”期间定期开展“妇女健康关爱月”活动,邀请医疗专家学者深入基层免费为外来女工、农村妇女提供妇科常见病检查和咨询服务,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同时,依托各地巾帼健身队、文艺队等群众文化团队和健身示范站点,广泛发动妇女和家庭参与全民健身活动,为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提供展示才艺、交流沟通的平台。三是以实施“中国预防拐卖项目(二期)福建省项目”为抓手,构筑儿童安全保护网。相继在留守流动儿童集中的学校、人流量大的广场等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防拐宣传活动,举办预防拐卖生活技能培训班、禁毒大讲堂以及预防拐卖文艺演出,切实提高流动儿童的安全流动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开展“预防性侵•守护童年”关爱行动,邀请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女童保护项目组来榕宣讲预防儿童遭受性侵害相关知识;组织大学生志愿者赴鼓楼区开元社区开展“小心灰太狼•健康成长喜洋洋”之预防性侵同伴教育小课堂,并向全市幼儿园发出《致全市幼儿家长的一封信——市妇联关于防拐骗防性侵试验活动的启示》,提高预防性侵意识,给孩子安全的童年,给家庭幸福的未来。

 

二、培育三大品牌,以特色化推进新时期家庭工作。内涵与特色是新时期家庭工作持续开展的内在动力。市妇联立足实际,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培育工作品牌,不断赋予家庭工作新的时代内涵。一是持续深化“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着力开辟基层阵地,聘请省、市知名家教专家、学者深入学校、乡镇、社区举办个性化的公益沙龙家庭教育活动和家庭教育公益巡回讲座,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进社区(乡村),把家庭教育科学理念和知识送到广大家长身边,帮助家长更新观念,提高科学育儿、科学教子的能力。积极推动基层妇联将家庭教育与“公民道德大讲堂”系列活动相结合,有效拓展社区家长学校的活动内容,努力构建起学校、家庭、社区紧密协作的家庭教育网络,有力提升我市科学家教知识的知晓率与覆盖面。二是创新开展“春蕾计划”助学行动。大力实施“春蕾计划”助学行动,举办实施“春蕾计划”20周年纪念活动,表彰为“春蕾计划”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并组织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现场募捐爱心善款54.3557万元。积极发动机关单位和社会力量结对帮扶留守流动儿童家庭,动员全市“三八”红旗集体、巾帼文明岗等巾帼志愿者加入关爱行动,通过开展庆“六一”亲子欢乐赛、关爱留守儿童夏令营、“我的中国梦”主题征文等活动,营造关爱女童的温馨氛围,助力孩子健康成长。目前,全市共有4600多名“爱心妈妈”牵手留守流动儿童。三是发挥对台优势。立足省会滨海城市的区位优势,在巩固以往交流成果的基础上,组团赴台交流访问,主动对接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等相关妇女组织、妇女团体和教育机构,共同探讨、交流两岸做好家庭工作特别是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方面的经验和感受,并邀请台湾高校及妇女组织和家庭参加两岸家庭联谊活动以及两岸女大学生学前教育创意交流展示活动。

 

三、建立三个机制,以规范化推进新时期家庭工作。家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市妇联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立足实际,搭建平台,为新时期家庭工作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一是建立共同参与机制。为充分发挥社区在组织、凝聚、服务家庭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争取支持、整合资源,推动晋安、福清等地在条件成熟的社区建立家庭关爱服务中心,打造三坊七巷名人家风家训教育基地等一批家庭建设示范基地,因地制宜地开展各具特色的家庭服务工作。回应广大婚姻家庭的现实需求,及时成立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聘请律师、婚姻咨询师、心理咨询师每天在妇联信访室为来访群众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指导,召开婚姻家庭案例研讨会,充分发挥妇联和妇女在家庭服务以及参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中的作用。二是建立典型培树机制。组织开展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环保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廉洁家庭等各类特色家庭评选表彰活动,培树一批先进典型,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利用三八妇女节、国际家庭日等契机,借助各类媒体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先后推出了“感动福州十大最美女性”、中国优秀母亲柳秀芳、女能人侯秀英等优秀妇女、和美家庭典型系列宣传报道,展示家庭文明新貌,提升活动社会影响力。三是建立人员管理机制。与县(市)区组织部门沟通,推动鼓楼区妇联在全市范围内率先配备3名兼职副主席(分别来自法院、文体局和街道),进一步整合做好家庭工作的有利资源。举办乡镇(街道)妇联主席、社区妇联主席和村妇代会主任培训班,提升做好新时期家庭工作的能力素质。推动罗源、长乐、闽侯等地乡镇妇联主席享受同级党委(党工委)委员待遇,确保工作积极性得到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