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空难后厦门志愿者奔赴台:"他们都是亲人"

10.02.2015  18:52

  “有的家属一到台北就已崩溃,有的还在崩溃的边缘,勉强控制着自己的情绪。

  来自厦门的志愿者吴继彤说,在这么大的灾难面前,面对失亲的家属,任何安慰的言语都显得苍白无力。“我们能做的,只有陪伴、轻抚、拥抱,给他们依靠,听他们倾诉,甚至陪他们一起流泪。

  2月4日复兴空难发生后,厦门十多位像吴继彤这样的志愿者,第二天就飞抵台北。厦门航空台湾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也加入志愿者行列。他们默默地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忙了解最新最准确的信息,安抚和照顾罹难者的家属。“我们也有自己的孩子,失亲的痛苦我们感同身受,此刻,所有罹难者家属都是我们的亲人。”吴继彤说,生活还要继续,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坚强。

   孩子可能还在别的医院

  那个令人心碎的时刻已过七天,对很多家属来说,这场空难还是个无法接受的现实。复兴航空的最新消息显示,机上58名旅客中,还有3人失联,包括厦门的陈仁泰、张晓滨以及金门的杨荣添。“未知与等待,对家属来说是一种煎熬和凌迟。”厦门航空台湾办事处的一位志愿者讲述,飞机失事10分钟后他就知道了消息,当了解到失事班机上有两团从厦门来的游客后,他和另一名同事结束桃园机场的接机任务,驱车急匆匆赶到松山机场的复兴航空台北站办公室。这里设有一个紧急援助中心,是空难消息的集散中心之一。他俩以志愿者的身份,把最新掌握的消息传到厦门,传给彼岸心急如焚的亲属。

  这名志愿者说,失事飞机上有一名女乘客是他的同事,4日下午已确定罹难,而与她同机的儿子失联。女同事的丈夫在厦门得知消息后,承受着失去妻子的巨大悲痛,但仍心存“儿子可能还活着”的希望,于是拜托厦门航空台湾办事处工作人员帮忙打探他儿子的下落。

  大约从傍晚开始,厦门航空台湾办事处工作人员到台北安置伤者的各大医院,逐一核实,寻找这位“可能还活着”的小男孩,直到5日凌晨1点多,仍然杳无音讯。

  该怎样告知这个结果?“我们在继续寻找,孩子可能还在别的医院吧。”厦门航空台湾办事处工作人员表示,虽然知道凶多吉少,但他只能在电话中宽慰这位心存希望的爸爸。

  飞机失事的第二天,也就是2月5日,这位爸爸乘坐厦门飞桃园的最早航班抵达台湾,他从桃园机场直奔台北市第二殡仪馆。

  寒风细雨中,殡仪馆一片哀戚,很多前来探视离世亲人的家属泪如雨下,无法言语。有的戴着口罩,却掩不住早已哭红的双眼。

  “这位从厦门赶来的爸爸很坚强,他在努力地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完成DNA取样,认领妻子遗体和遗物。”这位厦门航空台湾办事处志愿者说,殡仪馆室内的气氛非常压抑,这位爸爸偶尔会走到室外独处一会。“这个时候,我无法用合适的言语来安慰他,只能不断地轻抚他的肩背。

  而后,这位爸爸在另外一位志愿者的陪伴下,来到基隆河边的失事现场,了解他那失踪的儿子是否已经找到。

  煎熬在持续。6日上午,经过地毯式的搜寻,这位爸爸等到的却是两个小男孩冰冷的遗体,而其中一具就是他亲爱的儿子。两个小男孩被打捞起来的时候,还系着安全带,坐在相邻的座位,手牵着手。参与搜救的兰阳救难协会副大队长陈国辉当场就哽咽着为他们祈福:“小朋友,不要怕,已经不冷、不痛了,手牵手一起回家吧,安息……

  “平时家庭和乐,瞬时失去爱妻和儿子,再坚强的男人也会崩溃。”这位厦门航空台湾办事处志愿者说,他们随后的工作,就是协助这位爸爸把两位亲人的遗体运送回厦门。

   陪伴他们,有时跟着流泪

  40多岁的吴继彤,是厦航志愿者组织“家庭紧急事件援助团”成员,她的孩子已经在上大学。复兴空难发生后,他们一行十多位志愿者,于5日抵达台北,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尽自己所能去安抚罹难者家属,也协助处理相关善后事宜。“我是一个孩子的妈妈,对家属失亲感同身受,此刻,在我们的心里,所有罹难者家属都是我们的亲人。”吴继彤说,他们在每个罹难者家属身边都安排了一至两名志愿者,在酒店与家属同住一个楼层,以便提供更细致的服务。“我们这些志愿者当中,很多都是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我自己也是一级心理咨询师。”但吴继彤说,即便如此,他们在安抚家属的时候,最好的办法也只能陪伴他们,端茶喂水,轻抚肩背,给他们拥抱,听他们倾诉,“因为,在失亲的痛苦面前,对家属说任何安慰的话,都是苍白无力的。

  6日上午,已确定身份的罹难者部分家属到基隆河失事河段举行招魂仪式。凄风苦雨,山河呜咽。“孩子,我带你回家。”家属的声声呼唤,在场的人都泪流满面。吴继彤说:“每个在场的人都能感触到家属内心最深沉的伤痛,我们也忍不住跟着在旁一起流泪。这个时候,跟着流泪或许是志愿者安抚家属唯一最好的方式。”(海峡导报驻台记者吴生林)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