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客夫妻秋收记

30.10.2017  17:32

10月26日,李兵(右)在驾驶收割机作业,邓红梅在远处看着。

  对于收割机手李兵和邓红梅来说,他们早已习惯了在车轮上的生活。一辆从工厂花了7万元买来的二手卡车载着他们所有的家当——一台今年新买的收割机,还有一床红色碎花被褥和散落在驾驶室里的锅碗瓢盆、脸盆牙刷等等。这是他们第三年背井离乡,在车轮上追逐着大江南北的收获季。这对来自江苏扬州的中年稻客,在收过江苏的万亩小麦、湖北的千亩水稻之后,来到了位于闽粤赣三省结合处的福建省上杭县中都镇军联村。

  在种粮大户、军联村聚胜家庭农场老李的介绍下,他们忙碌了起来,前来找他们收稻谷的大小农户络绎不绝。他们除了要做好老李家600多亩稻田的收割计划,还插空为零星的小户收割稻谷。有些东一块西一块的活,其他收割机手不爱接,他们也抹不开面子,抽空帮着收了。

  李兵开收割机,邓红梅负责看地、量田、收钱。在邓红梅的腰间系着一个旧式的黑色腰包,里面装着GPS面积测量仪。每收割完一块地,她就得拿着测量仪沿着这块地走一圈。“也有遇到过耍赖皮,割完了稻谷不给钱的,或者明明一亩地硬说是五分”,邓红梅说:“不管别人怎么样,咱干活凭良心”。尽管开着收割机,但一点也不轻松。每天早上露水褪去,李兵和邓红梅就开着卡车、驮着收割机出发。李兵在收割机上一站就是一整天,邓红梅迈着步子跟在收割机左右。直到天黑看不见地,才把收割机装车收工。夜深了,一阵阵的鼾声从驾驶室里传出,田野间传来了各种昆虫的声响…… 愿年年都是好年景。 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10月28日,邓红梅(前右)和李兵向农户确定收割范围。 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10月28日,邓红梅一边帮李兵发动卡车,一边吃东西。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10月28日,邓红梅(前左)在收割完一片稻田后向农户收钱。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10月28日,邓红梅(前)将一些遗撒的晚稻扔进收割机的铲斗中。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10月28日,在收工后,邓红梅为李兵拍打衣服上的尘土。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福建省上杭县中都镇军联村周边稻浪滚滚(10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10月27日,李兵(右一)和邓红梅(右三)在路旁小店吃饭。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10月26日,李兵操作收割机将稻谷装车。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10月27日,邓红梅(中)给农户看GPS面积测量仪测得的面积。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10月29日,在福建省上杭县中都镇军联村聚胜家庭农场,李兵(左车)和同乡李强开着收割机收割晚稻。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10月26日,邓红梅(左)和李兵在卡车驾驶室与儿子视频。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